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城市景观设计-景观(园林)设计专业

城市景观设计-景观(园林)设计专业

作者:张建涛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173
本类榜单:建筑销量榜
中 图 价:¥27.3(6.5折) 定价  ¥4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城市景观设计-景观(园林)设计专业 版权信息

城市景观设计-景观(园林)设计专业 节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环境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景观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大量的实践需求催生了城市景观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城市景观的内涵和外延也相应地得到了较大的扩展。
    在城市景观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得到拓展的背景下.城市景观设计的工作重点也有了新的特征。对现代城市来说.城
市景观设计更需要有意识地融汇多学科的知识,扩充景观设计的途径和手段,与城市规划和建
筑设计一起,共同塑造城市的美好未来。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作为其形态外化的结果,城市景观也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尽管
学术界对城市景观的概念还有诸多不同的见解甚至争论,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城市景观
包括了城市的历史景观、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三个大的方面,而这三方面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共同组成了城市景观的基本骨架.也是设计师进行景观设计工作的重要对象。
    同其他设计类型相似,城市景观设计遵循着一系列的美学原则和功能原则,除此之外,城
市景观设计还有着自己的特点.那就是.高品质的城市景观设计承担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突
现地方特色、弘扬城市文化和标识民族身份的崇高责任。
    本书的**章、第二章和第三章,属于城市景观的总体理论阐述.主要探讨了城市景观的含义、组成要素、设计方
法等几个方面的内容:第四章至第九章分别讨论了城市景观的6项基本类型.包括城市建筑、道路、绿地、广场、水景及
城市照明景观的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这也是本书的主体部分。各章节的讨论始终以“景观“为主线,内容多样但主题
明确.突出了本书的特色。
    本书由张建涛、卫红任主编.刘晓星、刘保国任副主编。其中**章、第二章和第三章由卫红编写:第四章由刘洛
薇编写:第五章和第九章由刘晓星编写:第六章由刘丹丹编写:第七章由屈寒飞编写;第八章由刘保国和李卓共同编写。
全书由张建涛统稿。值得注意的是,城市景观是一个由建筑、道路、绿地、广场、水景等要素共同组成的有机统一体.
在此分别讨论是为了展开论述的需要。实际上.这些要素是互为支持、协同运作、密不可分的,高品质城市景观的特点
即在于各景观要素的有机融合和相得益彰。
    本书图文并茂、内容详尽适用.可作为建筑、规划、园林设计、景观设计、环境艺术等相关专业本、专科生教材用
书.也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学习、研究、参考。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编者水平有限.疏漏错误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7年5月

第七章城市广场
一、广场的起源与定义
    (一)广场的起源
    当时的人们只能依附于自然的采集经济并过着巢居、穴居的生活。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农业,逐渐产生了固定居
民点的村落。这些村落常常以中央空地为核心成环形布局(见图7-1),中间的空地被作为公共活动的空间,原始人在这里举
行氏族会议、节日庆祝、供奉祭祀、宗教仪式等活动。由此可见,广场一开始就是人群集中的地方.具有明显公共活动场所
的特征.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生存方式的特征。
    早在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就出现了集市广场,称为阿索斯中心广场(见图7-2),后继古罗马重要建筑的前广场,中世纪
城市中心广场,以及近现代各种类型的城市广场。可以说,广场作为人类集会、聚集和社会交流的外部空间这一概念贯穿整
个欧洲文明的历史并一直延续到今天。广场的出现有两个重要前提:一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对户外公共空间的迫切需求;二是
人们对户外活动的喜好。
  (二)广场的定义
  拉丁语”Platea”原本指房屋与房屋之间“宽阔的空间”,是一种关于道路与内庭院的表达用语.古希腊的“Agora”是
”集中”的意思.表示人群的集中或人群集中的地方.后来常被用来表示广场;现代英语中表达广场的用词”Square”首先是
“方形”、“方正”的意思.暗示着广场“方正”的空间形态:从各种语言的表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有关广场概念的共性.即
具有一定空间开阔性。
    今天人类进入了现代城市时期.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的城市广场也被赋予了较昔日更为深刻、更为丰富的内涵,并
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多种多样的定义。
    ”广场是由于城市功能上的要求而设置的.是供人们活动的空间。城市广场通常是城市居民社会活动的中心,广场上可组
织集会、供交通集散、组织居民游览休息、组织商业贸易的交流等。”其强调的是广场的功能作用。
    我国学者李泽民在《城市道路广场规划与设计)》一书中把城市广场定义为:“城镇广场是指在城市(镇)总平面布置上,
一般未被房屋占有,而与城市道路相连接的社会公共用地部分。”其强调的是城市中与道路关系紧密的城市空地。
 日本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中则认为:“广场是强调城市中各类建筑围成的城市空间。”一个名副其实的广场,在空
间构成上应该具备以下4个条件:
    (1)边界线清晰.能成为图形,此边界线*好是建筑的外墙,而不是单纯遮挡视线的围墙。
    (2)具有良好的封闭空间的“阴角”.容易构成“图形”。
    (3)铺装面直到广场边界.空间领域明确,容易构成图形。
    (4)周围的建筑具有某种统一和协调.D:H(宽:高)有良好的比例。
    在这里.芦原义信强调的是广场空间的构成。
    在《人与空间》一书中,波诺夫针对广场的空间性和目的性进行定义“有别于蓝天下普通的无屋盖的场所,广场是一种
具有目的性的自由空间。…广场始终是被限定了的.由人创造的并为其目的而设立的空间。”
    维多诺韦茨关于城市广场的描述来自于对其社会意义的观察:“无论是何种形式和尺度,无论是封闭的还是开放的空间.
广场始终是由人创造的并以某种形式为人的交流服务的场所。”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关于城市广场的定义均是侧重于广场的某一方面特性.没有一个多面的、综合的定义.但都有一
个共同的属性:空间以及人在空间中的活动。
    根据以上定义给我们的启迪,笔者认为:“城市广场是为满足人们多种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节点型城市
公共开放空间,它是物质要素(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与非物质要素(人的活动)的复合物。城市广场既是一个重要的城市
景观要素.也是组织居民多样活动的社会功能场所。它是现代城市空间环境中*具公共性、*能反映都市文明和气氛的开放
空间.是城市的‘起居室…。
    (三)城市广场与城市
    城市景观的实质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它由广场、公园绿地、道路共同构成。城市广场作为城市中供人们集会、交通、
游憩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职能空间.往往位于城市的节点上.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城市整体的景观风貌品质,而且对城市空
间结构的组织起着一定的规定作用。
    历史上,欧洲的传统城市大都以一个城市广场控制着整个城市.广场就是城市整体空间结构的中心.例如意大利的锡耶
纳的坎坡广场(见图7.3和图7.4)。今天,随着城市结构的不断复杂化.城市空间也出现了分级现象.城市广场也因此随着城
市结构的变化而出现了分级。根据广场在城市结构中的位置和扮演角色的不同.大致分为城市中心广场、城区广场、街道广
场和社区广场。不同级别的广场相互间起着重要的互补作用,共同作用于城市空间结构,并使城市公共生活得以在不同空间
展开。值得一提的是.一方面.虽然广场可以被看做城市景观空间的独立元素,但只有和其他景观空间元素(道路、城市绿
化、建筑等)协同作用.才能对城市产生影响,并反过来影响广场的空间品质和广场上人的活动;另一方面.城市广场对城
市具有高度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又表现在城市的生活状态和城市的空间结构上。没有城市生活作为基础,任何开放空间都
将失去其城市性特征.希腊的奥林匹亚*终未能发展为城市广场.原因就是缺少城市生活的支持。而从空间的角度看.没有
城市的物质环境作背景.广场的空间构成也无从谈起,它将是空中楼阁.无法被感知。可以说,城市是赋予城市广场以营养
的温床。因此.必须将城市广场放在城市的层面去研究。
二、城市广场的历史演变
    城市广场的发展至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正如前文所说.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广场源于古希腊时代,是地中海文化的产
物。由于当时浓郁的政治民主气氛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人们喜爱户外活动,这就促成了室外交往空间的产生。同时.他们把
自己对空间的体验感受和审美情趣反映到广场设计当中,如阿索斯城市广场。古罗马的广场在希腊集市的基础上功能有了进
一步扩大.除了集会、市场功能外.还包括审判、庆祝、竞技等,著名实例有:罗马罗曼努姆广场、恺撤广场。罗马帝国时
期,广场逐渐成为皇帝个人的纪念碑,通过空间的序列轴线来突出广场的纪念特征,如图拉真广场。有趣的是,这些广场是
互相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广场群,在今天看来, 是典型的城市景观设计案例。
    中世纪的意大利城市广场是城市空间中的“心脏”。几乎每一个意大利城市都拥有空间匀称的广场。这些广场大都位于城
市中心.并且结合修道院、教堂、市政厅而建设。因此.按照广场功能分类.有市政、商业、宗教以及综合性等类型。中世
  纪城市具有一种高度密实的空间特征.城市广场就是这种密实空间的局部拓展区域,因此有良好的围合性.并且规模尺度适
合所在的城市社区。广场周边建筑物在视觉、空间和尺度上大都具有良好的连续性,从而创造出“如画的”城市景观.如锡
耶纳的坎坡广场(见图7-3、图7-4)。   
    15世纪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的转折点.掀开了近代文化发展新的一页。人文、理性和科学是文艺复兴的精神核心,于是,
找回古典建筑的比例、均衡取代了哥特风格的尖券、尖塔和飞券。在城市建设上和对中世纪广场改造中也力图体现人文主义
价值.追求人为的视觉秩序和庄严雄伟的空间艺术效果。透视原理、比例法则和美学原理的运用使科学性、理性化程度进一
步得到加强。著名的威尼斯圣马克广场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可以说,文艺复兴城市广场在具体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方面建
立了一种至今仍有效的广场空间美学设计规范。
    巴洛克城市广场设计的主要特点是,将广场*大程度与城市道路体系联成一个整体.创造一种更加活泼、动态的空间格
局。强调塑造一种自由流动的连续景观空间.强调动态视觉美感.有机地结合地形以及城市道路对景,如意大利罗马的圣彼
得广场(见图7-5)。和西方相比.中国的城市广场是相对落后的.与欧洲及现代城市广场的概念也有一定差距,只能称之为
似广场。广场类型主要有两类:**类是由院落空间发展而形成的.这类广场往往出现在按政治、军事统治要求进行整体规
划的城市当中.如北京的天安门广场(见图7-6、图7-7).其平面布局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群讲究轴线对称、序列空间及
区分尊卑主次的特征,这种布局手法由住宅院落发展而来.到宫殿、庙宇建筑群,再到整个城市的总体布局,各种城市广场
可以看做是这种建筑组群的封闭型大空间,不同于古代欧洲城市广场.中国传统广场更多的是体现一种精神意义.有维护封
建礼制和等级秩序的功能.还有运气、吉凶等十分玄妙的象征意义;第二类则是结合交通、贸易、宗教活动之需而自由发展
起来的城镇空地,没有进行整体规划.但却表现出与城市整体空间良好的拓补关系.大体有庙宇前广场、商业广场、交通广
场和世俗广场,这一类广场多呈不规则的自由形态、空间流畅、尺度宜人、利于步行者活动,具有较强的市民性。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