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重症监护技术-(供护理专业用)

重症监护技术-(供护理专业用)

作者:刘旭平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135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7.2(5.5折) 定价  ¥13.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重症监护技术-(供护理专业用) 版权信息

重症监护技术-(供护理专业用) 节选

nbsp; 言
   
    《重症监护技术》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重症监护专业方向的一门重要课程,其
内容涉及所有临床学科和多门基础医学学科,是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和认识临床常见危重症
监护技术的重要课程。本教材编写严格按照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07年5月重
新修订颁布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要求,遵循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培养专业就业岗
位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目标,力求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
和适用性,并突出实用性,学科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
    本教材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一是将本学科应体现的“三基”内容作为重点,同时也根据
学科发展的需要,将本学科的实用方法与技术以及学科发展的*新成果编人其中;二是在保
持传统教材风格的基础上,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同类教材的编写优点,使其严谨而不失活泼,
实用而不乏系统;三是在内容编排体系上力求科学、系统,既注重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又尽量不拘泥于传统教材的框架结构,既注重与相关学科如基础护理学、临床护理学、护理
心理学等课程的衔接,又尽量避免重复,体现特色。在内容取舍与详略表述上努力突出专业
特点、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为使教材具有代表性,邀请了全国各地中等卫生学校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
验的教师参与编写。本教材编写了实践指导部分,集中放置于教材后部,各校在教学过程中
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书末附有教学大纲,便于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参考。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各参编者所在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对此表示衷
心感谢!重症监护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无论在学科理论还是在方法技术方面均不够成
熟;同时也受编者的知识水平及编写经验的限制,缺点甚至错误在所难免。衷心希望同行专
家、师生和读者不吝赐教。
    刘旭平
    2008年8年1月

第四章 重症监护的护理技术
    **节呼吸机机械通气
    人体正常呼吸动作的产生,主要依赖于呼吸中枢调节下的呼吸肌、胸廓、气管、支气管和
  肺组织等共同协调完成。呼吸机则可以完全脱离呼吸中枢的调节和控制,产生呼吸动作,满
  足人体呼吸功能的需要。机械通气是指用机械装置的通气代替、控制或辅助病人呼吸,以达
  到增加通气量、改善气体交换、减轻呼吸功消耗、维持呼吸功能等为目的的一系列措施。
    机械通气的模式很多,选择时主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各种通气模式的特点。有时在呼
吸机使用过程中还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变化,适时调整或改变通气模式。
  (一)持续指令通气   
  1.机械控制通气  为目前*常用的通气方式,与自主呼吸无关,通气量及其方式均由
呼吸机决定,病人不能自行切换。包括容量控制通气和压力控制通气,容量控制通气即潮气
量、呼吸频率和呼吸比完全由呼吸机控制;压力控制通气即由呼吸机控制的吸气期正压,呼
气期压力降为零,从而产生吸气和呼气。
    2.辅助通气由病人自主呼吸触发,呼吸频率和呼吸比随自主呼吸变化,通气量(或压
力)、吸气时间由呼吸机决定,包括容量辅助通气和压力辅助通气。
    3.辅助一控制通气是上述两种通气方式的结合,当自主呼吸频率超过预设呼吸频率
时,则为辅助通气;当自主呼吸频率等于或低于预设呼吸频率时,则为控制通气。预设呼吸
频率起到“安全阀”的作用。
  (二)间歇指令通气
  病人能按呼吸机设定的频率接受指令,指令呼吸与病人呼吸动作同步,每两次机械通气
之间是自主呼吸,此时呼吸机只提供气量,包括定容和定量两种模式。
    (三)压力支持通气
    呼吸机给一定的压力辅助,病人自主呼吸触发和维持吸气过程,潮气量、呼吸频率受自
主呼吸能力的影响。
    (四)容积支持通气
    在压力支持通气基础上,电脑自动测定和调整压力支持水平,以确保潮气量的相对稳
 定。随自主呼吸能力的增强,压力支持逐渐降低,*终变为自然呼吸。
    (五)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
    整个通气过程由自主呼吸完成,呼吸机只提供一恒定的压力,与呼气末正压氧吸入作用
相同。
    (六)反比通气
    常规通气时,吸气时间小于呼气时间。临床上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下,设置吸气时间大
于呼气时间称为反比通气。主要用于改善换气。
    (七)自适应支持通气
    临床上根据病人的气道阻力、呼吸功和肺顺应性设置合适的初始通气参数,以后呼吸机
自动调节通气参数。如果病情加重改为控制通气,病情好转,则逐渐改为自主呼吸,*终
脱柳.。
    (一J适应证
    机械通气的主要适应证是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因此当肺部不能提供足够的供氧及通
气功能时,需要接受机械通气。如:外周呼吸衰竭、中枢呼吸衰竭、胸部损伤、全身麻醉后的
支持、大手术后的支持和心脏骤停后的抢救等。
    (二)禁忌证
    未经引流的气胸和严重肺大泡为呼吸机治疗的禁忌证。大咯血、肺组织无功能、低血容
量性休克等为相对禁忌。
    (三)常见并发症
    1.脱管常发生在气管切开的病人。常因导管固定不紧、病人剧烈咳嗽、躁动不安或
呼吸机管道过紧,病人翻身时牵拉等所致。应严密观察病人的呼吸状态变化,一旦出现呼吸
机报警、病人突然发出声音或有窒息征象,应紧急处理,如果重新置管有困难,可行气管
插管。
    2.导管堵塞  由于气管分泌物干涸结痂、导管套囊脱落所致。如完全堵塞时病人突然
出现窒息,甚至死亡。护理中应加强吸痰、保持呼吸道湿化及套管内管的清洁,始终保持呼
吸道通畅,一旦发现气囊脱落,应立即拔管,更换导管。
    3.气管损伤  由于套囊压力大,压迫气管内壁引起局部黏膜缺血坏死,严重时可引起
气管壁破裂,甚至侵蚀大血管引起大出血。应注意定时给气囊放气(一般每4~6小时放气1
次,时间为5~10分钟),气囊一般选用大容量低压气囊。
    4.肺气压伤由于气道压力过大引起,可引起气胸、间质性肺气肿、纵隔气肿及动静脉
空气栓塞等。应避免过高的气道压力,尽量降低气道峰压。一旦发生气胸应立即行胸膜腔
闭式引流。
    5.呼吸道感染病人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因此应注意严格无菌操作,并做
好器械、环境的消毒,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有效抗生素。
    6.通气不足主要是支气管痉挛和导管扭曲等原因引起的气道不通畅。应密切观察
病人胸廓的运动、两侧呼吸音的变化和血气分析的情况,去除引起通气不足的原因,合理调
节呼吸机参数。
    7.通气过度主要是通气量过大、呼吸频率过快和呼吸机参数设置不合理等原因导
 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去除引起通气过度的原因,并合理调节呼吸机参数。
    8.肺不张因气管插管过深、痰液阻塞支气管或氧中毒所致。应注意调节气管插管位
  置,并加强呼吸道的护理。
    (一)机械通气前的准备
    1.做好用物准备和病人的心理护理。
    2.接好一次性或消毒过的管道和模拟肺,向湿化器罐内注入适量无菌蒸馏水,使液面
在上下标记线之间,调节湿化器温度,并预设吸气气流温度在32~36。C。
    3.接通电源和气源后试机。
    4.根据病人的病情和体重调节呼吸机各项参数,并设定报警值。
    5.检查呼吸机的气路系统是否漏气、控制通气模式是否正常、各参数是否准确可靠、报
警系统是否完好等。
    6.取下模拟肺,将呼吸机管道与病人人工气道相接。
    (二)机械呼吸机的使用与调节
    1.建立人工气道紧急时采用简便易行的经口气管插管或用面罩先给病人充分供氧,
待缺氧有所缓解后,再考虑建立能维持较长时间的人工气道。
    2.确定通气模式结合不同的呼吸类型及呼吸时相变化来决定通气模式。
    3.设置参数
    (1)分钟通气量:一般为10~12ml/kg。
    (2)呼吸频率:成人:12~14次/分;儿童:20次/分;婴儿:30次/分。
    (3)潮气量:6~8ml/kg。
    (4)吸气呼气时间比:吸气:呼气一1:2。      .
    (5)氧浓度:一般从30%开始,根据PaOz的变化逐渐增加,长时间通气时不大于50%,
以防止氧中毒。
    (6)气道压力:一般在35cmHzO以下,压力增大不仅会引起肺部损伤、增加气胸的机会,
而且也可引起回心血量及心输出量减少。
    (7)温度及湿化系统调节:温度一般设置为32~35。C,过低或过高将会加速细菌生长或气道
烫伤;每日湿化液需要量为350~500ml,不足将会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干结,引起肺部感染等。
    (8)敏感度:分压力触发和流量触发两种。前者一般调至一4~一2cmHzO或0.1L/s,
后者一般较为敏感。
    4.设置报警界限和气道安全阀  不同呼吸机的报警参数不同,参照说明书进行调节。
气道压安全阀或压力限制一般设置在维持正压通气峰压上下限5~10cmHzO。
    5.动态观察0.5~1小时后依血气结果调整参数。
    (三)机械通气时的呼吸道管理与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呼吸机治疗的病人应专人护理,除密切观察病人神志、生命体
征和治疗反应外,重点观察呼吸情况,包括呼吸频率、幅度、呼吸肌运动、有无呼吸困难、自主
呼吸与呼吸机的协调等。定时监测血气分析,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和通气指标判断治疗效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