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领导者应该懂得的N条哲学道理

领导者应该懂得的N条哲学道理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1-01
开本: 16 页数: 292
本类榜单:管理销量榜
中 图 价:¥19.7(5.5折) 定价  ¥35.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领导者应该懂得的N条哲学道理 版权信息

  • ISBN:7561341288
  • 条形码:9787561341285 ; 978-7-5613-4128-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领导者应该懂得的N条哲学道理 内容简介

哲学这门学问很神奇,你的工作越变化、越新,它显得就越有用;你的地位越高,它的作用越大,你碰到的问题越越复杂,它的效果就越神奇;面对的问题越关键,它发挥的作用越关键。作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应该懂得一些利人利已的哲学道理。

领导者应该懂得的N条哲学道理 目录

**章 以柔克刚的哲学道理
 刘秀:以柔胜刚是为官处世的至高境界
 徐爰:以柔克刚的为官之道
 曾国藩:能柔能刚必变弱为强
 商容、子产:以柔克刚。刚柔相济
 刘邦:以屈求伸的生存之道
 谷正纲:政治家是*善用眼泪的
第二章 知己知彼的哲学道理
 子贡:审时度势,各个击破
 诸葛亮:好货卖给识货人,大才卖给识才人
 曹操:决断领先一步,行动领先十步
 刘秉忠: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张全义:到什么庙里拜什么神
第三章 获取地位的哲学道理
 王士俊:逆向思维的为官之道
 廉丹:取上得中。取中得下
 司马懿、曹操:给对手一条生路。给自己留条后路
 贾诩:跳槽讲究技巧。升职少走弯路
 周延儒:看清形势。不急于明确表态
 童贯:吹喇叭是讲究技巧与谋略的
 曹丕、杜受田:文饰不如情饰
 胡雪岩:送礼要送到人心坎上
 于谦:不吸取历史教训的大忠臣
第四章 谋取人心的哲学道理
 曾国藩:为人之道有四知
 丙吉:知止是一种人生智慧
 鲁肃:“雪中送炭”永远比“锦上添花”好
 张之洞、李鸿章:小不忍则乱大谋的生存境界
 袁术:不得人心的事不可强为
 盖宽饶:不要让自己四面受敌。孤立无援
第五章 修身养性的哲学道理
 司马光:俭朴是一生平安的护身符
 郭子仪:低调保全自己的处世哲学
 崔挺:真君子的典范
 吕端:大事不糊涂
 吴隐之: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屈原:万不可世人皆浊唯我独清
 左师触龙:做人要多点人情味
王秀之:与人无争。无人能与之争
朱博:抓刀要抓刀柄。制人要拿把柄
吴三桂:”:中冠一怒为红颜”是否值得
元勰:握蛇易咬手,骑虎怕难下
徐阶:小心行得万年船
郑庄公:韬光养晦的生存谋略
第六章 声东击西的哲学道理
 汉文帝:不费一刀一枪.降服南越
 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司马昭:一箭双雕.坐收渔翁之利
 朱棣:装疯卖傻有大智慧
 王翦:有话当面说.不放“马后炮”
 姚崇:趁对方未作出反应。快速出手
 公孙弘:要做到内精明而外浑厚
第七章 以逸待劳的哲学道理
 伍子胥:以逸待劳。得报大仇
 李斯:“明黑”斗不过“暗黑”
 吕不韦:“放长线钓大鱼”的人生哲学
 李夫人:收尾工作一定要做得漂亮
 冯道:掩藏真实意图。才能得到想要的一切
第八章 釜底抽薪的哲学道理
 汉宣帝:釜底抽薪。逐削其势
 李诉:扬汤止沸还不如釜底抽薪
 努尔哈赤: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项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郭德成:祸从口出时圆场有方
第九章 借刀杀人的哲学道理
 晏子:以二桃杀三士
 韩饨胄:朝中有人好做官
 曾国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曹振镛:巧借上司之势排挤对手
 石显:借刀杀人的生存谋略
 陈汤:没有东风可自造东风
 李义府:送顶高帽。平步青云
 太子丹:朋友不是用来背叛的
第十章 反客为主的哲学道理
 刘秀:攻心为上,兵战为下
 李渊:反客为主是讲究谋略和技巧的
 崇祯:被“反间计”整垮的落寞皇帝
 陈平:不要让自己的“后院”起火
 小德张:要善于表现自己
 安禄山:溜须拍马,反客为主
第十一章虚张声势的哲学道理
 武则天:虚张声势,引导舆论
 宋江: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张仪:无风也能起大浪
 包拯:两全其美的“空手道”
 盛宣怀:趁火打劫宜速战速决
第十二章 欲擒故纵的哲学道理
 曾国藩:蛮干是绝对不行的
 康熙:网开一面。该松手的时候松一下
 朱由检:假客气换来真皇位
 赵广汉:摸透底细,该出手时再出手
第十三章 抛砖引玉的哲学道理
 吴用:设下圈套。抛砖引玉
 曹操:隔岸观火,坐收渔翁之利
 杨修:聪明要让上司显
 晋献公:人不贪心才不会上当
 班超:在关键时候要拿出勇气和魄力来
第十四章 随机应变的哲学道理
 刘统勋:左右权衡,找到不败的安全点
 袁子才、晋文公:处事圆融.灵活变通
 陈平:随机应变好撑船
 刘墉:随机应变保全自己
 东方朔:见机行事,游戏入生
 姜太公:灵活变通,识人有术
第十五章 以退为进的哲学道理
 康熙:退避三舍是为了后发制人
 龚遂、王浚:功高震主。让名远害
 司马懿:以退为进.装傻夺权
 邹元标: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处世哲学
 萧何:功高震主之人是没有好下场的
 崇祯皇帝:即位之初要善于忍
第十六章 居安思危的哲学道理
 颜真卿:惹不起要躲得起
 李林甫:把潜在对手“暗杀”在摇篮里
 李鸿章:办事留余地才能左右逢源
 商鞅:知进也要知退
 孙武、范蠡:功成身退不失为明智之举
 祢衡:在人屋檐下,不能不低头
 孟尝君:吃一分亏。增一分福
 范文程:别在道义上失去正义的力量
第十七章 软硬兼施的哲学道理
 刘备:一忠一奸,相互制衡
 李鸿章:对于权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刘邦:领导要善用奖励这根胡萝卜
 邹阳:难办的事,不妨“迂回”去解决
 孙策:如何牵住对方的“牛鼻子”
第十八章 明哲保身的哲学道理
 张禹:在其位而不谋其政是为中庸
 曾国藩:全身而退的生存策略
 司马熹:随机应变,一石三鸟
 王曾:向对手示弱时的生存哲学
 韩雍、唐伯虎:巧施伪装以避祸
 杨继盛: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曹参:萧规曹随,中庸之道
 叔孙通: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
展开全部

领导者应该懂得的N条哲学道理 节选

**章 以柔克刚的哲学道理
  刘秀:以柔胜刚是为官处世的至高境界
  柔中含刚,刚中存柔,刚柔相济,不偏不倚,才是中国人处世的正宗。这一理想化的处世方式,一个小小的太极图表现得*为形象。在一个圆圈中有一条白色的阳鱼和一条黑色的阴鱼,阳鱼头抱阴鱼尾,阴鱼头抱阳鱼尾,互相纠结,浑融婉转,恰成一圆形,无始无终,无头无尾,无前无后,无高无下。*妙的是阴鱼当中有阳眼,阳鱼当中有阴眼,相互包容,相互蕴含,相互激发,相互转化而又相互促生.
柔能克刚,是中国人处世的坚定信念,以柔胜刚,是中国人处世的至高境界。然而,在中国历史上,到底有几个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呢?
  刘秀是一位以柔开国、以柔治国的皇帝。他以“柔”为主,在政治、军事诸方面也都体现出了这种精神,应该说他把中国的“柔道”发挥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刘秀认为,“柔能制刚,弱能制强”,他多以宽柔的“德政”去收揽军心,很少以刑杀立威,这一点,在收编铜马起义军将士时表现得*为突出。当时,铜马起义军投降了刘秀,刘秀就“封其渠帅为列侯”,但刘秀的汉军将士对起义军很不放心,认为他们既属当地民众,又遭攻打杀掠,恐怕不易归心。铜马义军的将士也很不自安,恐怕不能得到汉军的信任而被杀害。在这种情况下,刘秀竟令汉军各自归营,自己一个人骑马来到铜马军营,帮他们一起操练军士。铜马将士议论说:“肖王(刘秀)如此推心置腹地相信我们,我们怎能不为他效命呢?”刘秀直到把军士操练好,才把他们分到各营。铜马义军受到刘秀的如此信任,都亲切地称他为“铜马帝”。
在消灭王郎以后,军士从王郎处收得了许多议论刘秀的书信,如果究查起来,会引起一大批人逃跑或者造反。刘秀根本连看都不看,命令当众烧掉,真正起到了“令反侧子自安”的效果,使那些惴惴不安的人下定决心跟刘秀到底。
公元25年,刘秀势力十分强大,又有同学自关中捧赤伏符来见,说刘秀称帝是“上天之命”,刘秀便在诸将的一再请求下称帝,年号建武。称帝之后,便是和原来的农民起义军争夺天下,此时,他仍贯彻以柔道治天下的思想,这对他迅速取得胜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马援
刘秀轻取洛阳就是运用这一思想的成功范例。当时,洛阳城池坚固,李轶、朱鲔拥兵三十万,刘秀先用离间计,让朱鲔刺杀了李轶,后又派人劝说朱鲔投降。但朱鲔因参与过谋杀刘秀哥哥的事,害怕刘秀复仇,犹豫不决。刘秀知道后,立即派人告诉他说:“举大事者不忌小怨”,朱鲔若能投降,不仅决不加诛,还会保其现在的爵位,并对河盟誓,决不食言。朱鲔投降后,刘秀果然亲为解缚,以礼相待。
公元27年,赤眉军的樊崇、刘盆子投降,刘秀对他们说:“你们过去大行无道,所过之处,老人弱者都被屠杀,国家被破坏,水井炉灶被填平。然而你们还做了三件好事:**件是攻破城市、遍行全国,但没有抛弃故土的妻子;第二件是以刘氏宗室为君主;第三件事尤为值得称道,其他贼寇虽然也立了君主,但在危机时刻都是拿着君主的头颅来投降,唯独你们保全了刘盆子的性命并交给了我。”于是,刘秀下令他们与妻儿一起住在洛阳,每人赐给一区宅屋,二顷田地。就这样,刘秀总是善于找出别人的优点,加以褒扬。
刘秀极善于调解将领之间的不和情绪,绝不让他们相互斗争,更不偏袒。贾复与寇徇有仇,大有不共戴天之势,刘秀则把他们叫到一起,居间调和,善言相劝,使他们结友而去。对待功臣,他决不遗忘,而是待遇如初。征虏将军祭遵去世,刘秀悼念尤勤,甚至其灵车到达河南,他还“望哭哀恸”。中郎将来歙征蜀时被刺身死,他竟乘着车子,带着白布,前往吊唁。刘秀的这种发自内心的真诚,确实赢得了人心。
刘秀在称帝之前就告诫群臣,要“在上不骄”,做事要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日慎一日,等等。在后来的岁月里,刘秀一直始终如一地自诫诫人,这种用心良苦的告诫,虽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封建官场的习气,但毕竟起了一定的作用。当时军中武将多好儒家经典,就是很好的证明。
刘秀实行轻法缓刑,重赏轻罚,以结民心。他一反功臣封地*多不过百里的古制,认为“古之亡国,皆无道,未尝闻功臣地多灭亡者”,他分封的食邑*多的竟达六县之多。至于罚,非到不罚不足以毖后时才罚即便罚,也尽量从轻,绝不轻易杀戮将士。邓禹称赞刘秀“军政齐肃,赏罚严明”,不为过誉。在中国历史上,往往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但惟独东汉的开国功臣皆得善终,就这一点,就足以说明刘秀“柔道”治国的可取性。
刘秀算是善用柔道了。关于柔之为用,《老子》早就有过经典的论述,汉代刘向《说苑》中记载的韩平子与叔向的对话也意味深长。韩平子问叔向:“刚和柔哪个更坚固?”叔向回答:“我年纪已经八十岁了,牙齿已经完全脱落,而舌头还存在。老子曾经说过:‘天下*柔弱的,能够进入到*坚固的境地。’又说:‘人活着的时候是很柔弱的,死了以后变得坚硬。万物草木活着的时候柔弱脆嫩,死了以后就干枯。’由此看来,柔弱的是属于活着的一类,强硬的是属于死了的一类。活着的如果被损毁就一定能够复原,死了的被破坏就更加趋向毁灭。由此看来,柔弱比刚强还要坚固。”平子说:“说得好!那么你顺从哪一点呢?”叔向说:“我是活着的。为什么要顺从刚强呢?”平子说:“柔弱难道不是脆弱吗?”叔向说:“柔弱的东西打成结不至折断,有棱角也碰不掉,怎么能算是脆弱呢?上天的意旨是让微弱的取胜。所以两军相遇,柔弱的一方一定会战胜另一方;两仇互相争利,柔弱的一方能够获取。《易经》上说:‘天象的规律是损满盈以增益谦虚,地上的规律是改变满盈而流向谦下,鬼神降灾给满盈而赐福给谦让,人世的规律是厌恶骄傲而喜欢谦逊。’只要能抱着谦逊不满的态度。虽然柔弱,也会得到天地鬼神的帮助,哪里能不得志呢?”平子说:“说得好。”
  哲学道理
刘秀“柔道”兴汉,-少杀多仁,不论是军事、政治还是外交等方面都治理得很好。曹操以奸诈成功,刘秀以“柔道”而得天下,看来,儒、道理论并非迂腐之学,只要运用得当,完全可以比别的方法更有效、更好。只是千百年来,儒、道之学在这方面的光辉,已被凶残狡诈的人性给掩盖涂篡得不成样子了!
  徐爰:以柔克刚的为官之道
故事要看*终的结果,刚强如果导致失败,那么就毫无可取之处了。柔弱并不是劣势,只要善加运用,自己首先不放弃,任何刚强都难以抵挡。
南北朝时,刘宋王朝的大臣徐爰精于谄媚,一时很受太祖刘义隆的宠信。
有人嫉恨他,于是向皇帝揭发他的劣迹,说他欺骗君主,奸诈凶险。刘义隆亲自责问他,徐爰没有一点自辩,痛快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刘义隆感到十分的意外。
刘义隆问他说:“你善于言辞,人也机敏,难道就不想为自己解脱些吗?”
徐爰说:“我是干过一些错事,如果不承认,那么就是更大的错事了。皇上若能高兴,我死了也算不了什么。”
刘义隆见他这么乖顺,反是赦免了他。
前废帝刘子业在位时,因为他凶残恶毒,所以百官多被他杀害。徐爰为了保命,不仅当面不和他对抗,还时常做出可怜的样子,哭着对刘子业说:“我手无缚鸡之力,全靠皇上保护我才没让别人欺负。我没有能力报答皇上的大恩,心中有愧,还是请皇上赐我一死,省得皇上替我操心。”
刘子业愚蠢好胜,他竟可怜起徐爰来,徐爰始终都没受到他的伤害。
刘或当上皇帝后,对徐爰恨得牙根直痒。原来徐爰从前为了讨好刘子业,曾对囚禁中的刘或大加迫害。
徐爰的心腹劝他逃跑,说:“皇上和你有仇,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饶你了。趁现在他还没有动手,你快点逃吧。”
  徐爰也害怕万分,他说:“皇上要想抓我,逃到哪里都是无用,逃是逃不掉的,还是想想别的办法吧。”
徐爰苦想了一夜,决定给刘或上书自责,他对家人说:“我从前以柔弱惹人怜悯,度过不少难关。现在我更要用这个办法求皇上饶恕,只盼不要失去效力啊。”
徐爰在奏书中大骂自己混蛋,是个十恶不赦的罪人。他还说自己没有别的能耐,只想靠打击别人邀功求赏。*后,他故作诚恳地说:“皇上杀死我,我绝无半点怨言,我只求皇上把我当个反面教员,让以后臣子引以为戒。今生后悔已来不及了,只求来生为皇上效力,赎我的大罪。”
刘或看完徐爰的奏书,满肚子的气竟是消了。他没有取他性命,只把他贬到外地做官了事。徐爰能官场不倒、死里逃生,不是因为他有多大能耐,而是因为他处处表现得像个熊包。他以柔顺软弱对抗强敌,终使自己幸存下来。
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必要时哼哼哈哈转弯抹角,宁可做臭皮囊软磨硬泡,待对手力竭而胜之,不可逞一时刚勇而折弓。“以柔克刚”是有智慧的人的谋术之一,从来就是克敌制胜的法宝,特别对弱者来说,它更有着不平凡的意义。
  作为弱者,如果和对手正面较量,比拼实力,那么就只能失败;要想获胜,弱者只可智取,以守为攻,寻找对手的软肋。
  人们有时要甘当弱者,把柔弱发挥到极致,就不是柔弱了。能让对手屈服的东西就值得信赖,人们尽可以大胆一试。
  哲学道理
  诸葛亮兵法有云:“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纯柔纯弱,其势必削;纯刚纯强,其势必亡;不柔不刚,合道之常。”
以柔克刚是理想性格的*佳状态,但是要做到刚柔适度很不容易,而在为人处世上要立于不败之地,又必须学会能刚且柔的人生哲学,确是需要一段时间的锻炼及磨砺,才能有几分的火候。
  曾国藩:能柔能刚必变弱为强
  后人人评价说,清末中兴名臣曾国藩就是一个能柔能刚、能弱能强之人。那么他柔弱在什么地方?刚强在什么地方呢?
清朝末年,朝政掌握在西太后手中,她是清政府的实际统治者,但是清末的江山却是靠曾国藩维持的。
曾国藩比慈禧大二十四岁,早死三十六年,可以说他为官一生,荣辱升降都是由一个女人控制着。曾国藩可以算得上是清王朝的一个忠臣了,但是任何一个注定灭亡的朝代,那些企图力挽狂澜的所谓忠臣其实都是很成问题的。曾国藩也一样。他可以说是清末“功盖天下而主不疑”的社稷栋梁。他是用什么方法逃过“功高震主”的悲剧结局,尤其是在西太后那样阴狠毒辣的铁腕下?
曾国藩作为一个汉人,受到满清政府的赏识,开始走的就是上层路线。*初曾国藩在京城做官时,只是礼部的一个小职员,他有目的地结交了一位亲王。太平天国刚起事时,亲王向咸丰举荐曾国藩说:“此人胆大心细,才堪大用。”咸丰于是召见了他。曾国藩受命前往一偏殿觐见皇上,可是殿里空空的,不见一个人影,只是在上首有一把皇帝坐的椅子,下面有一锦墩。带领他的太监叫他等候。他向皇位三跪九拜之后,就规规矩矩坐在锦墩上静候,等了一个多时辰,始终不见皇帝出来。*后一个太监出来通知他,说皇帝今天有事,改日再召见。曾国藩只好对着那把空椅子再拜之后回去。保荐他的亲王询问他接见的情况,曾国藩一一告知。亲王问他在便殿里有没有看见什么东西。曾国藩仔细回想,除了皇位和锦墩,确实没有看到什么。这位亲王一听,说了声“糟了!”就赶紧跑进宫里,找到当值的太监,送上红包。结果打听出来皇帝座位后面的墙上,挂了一张很小的字条,上面写的是《朱子治家格言》。亲王回来告诉了曾国藩,并对他说,前日向皇帝保举时说他“胆大心细”。果然过了几天,咸丰召见曾国藩时问起他这张字条的事。这时曾国藩当然早有准备,回答得令咸丰非常满意。不久就让他回湖南老家组练湘军,把剿灭太平天国的重任寄托在他身上。
曾国藩没有辜负清室的希望,他从1853年组建湘军,用了九年时间,终于打垮了已经占领了半壁河山、几乎夺得全国政权的洪秀全。在他全线告捷,清王朝又可以吁一口长气的时候,咸丰因纵欲身亡,政权落在了西太后手中。而曾国藩当时正如日中天,功高盖世,达到了人生事业的顶峰。若按封建社会的常规,接下来所面临的必然是“敌国破,功臣亡”的结局。然而曾国藩对此早有准备,他以一套又一套太极拳的柔劲就把所有险情化解了。
后世有人说,曾国藩所以被称作中兴名臣,一代圣相,共有十三套大本领,其中十一套没有流传下来,传世的只有两套:写了一部相书《冰鉴》,再就是大量的日记和家书。
清朝自打入关,以一个被传统的大汉族思想视为“蛮族”的名分来统治整个中国,面对着明的和暗的“反清复明”的潜流,除了依靠比明朝更正确、更高明的统治艺术外,只能以特务组织驾驭各级官吏。这是整个清朝期间一直沿用的传统的统治手段。从雍正在位时的一件事,可以看出清政府的特务是怎样的无孔不入,怎样的令人毛骨悚然。
据说雍正当政时,有一官员一天夜里与家人打牌消遣,正在玩得高兴之际,一张“二万”掉到地上怎么也找不到了。第二天上朝,雍正问他昨晚干什么去了。这位官员是个老实人,战战兢兢但如实地告诉皇上是与家人玩牌,后来有张“二万”掉到地上找不到,就再也没玩。雍正笑着从身上摸出一张牌,放到他面前,问他:“是不是这一张呀?”这个官员一看,一点儿不差,正是自家昨晚丢失的那张“二万”,当时吓得他汗流浃背,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连连口称死罪。雍正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很诚实,大大表扬了他一番。
慈禧太后以一女人专政,特务组织更是其须臾不可离的控制文武大臣的工具。所以,当时曾国藩的日记与家书,尽写一些养猪农作的家务琐事,与其说是给家人子弟看的,不如说是写给西太后看的,目的自然是为了消除她的疑心,表示自己不过是一个求田问舍、怀无大志的乡巴佬。
  大致浏览曾国藩的处世哲学,始终是以“内用黄老,外用儒术”为其总则,亦即“能柔能刚,能弱能强。舒之弥四海,卷之不盈杯”。当他对付*高统治集团时,用的是柔术;当他镇压太平天国时,就刚强之至,毫不心慈手软。他训练出来的湘军子弟兵,都是骄兵悍将,攻克南京后,他纵兵烧杀,以至“秦淮河尸首如麻”,“子女玉帛悉入湘军”,致使“金银如海、百货充盈”的南京人财为之一空。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