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医学-(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第7版)(含光盘)

中医学-(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第7版)(含光盘)

作者:李家邦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1-01
所属丛书: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开本: 16开 页数: 364
读者评分:3.5分2条评论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4.1(6.5折) 定价  ¥37.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医学-(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第7版)(含光盘) 版权信息

中医学-(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第7版)(含光盘) 节选


    本教材是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第7版规划教材,根据2006
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五届七次会议暨五年制第
七轮卫生部规划教材主编人会议的精神.本教材的修订与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相适应,并体现教材的延续性,充分吸取前6版的编写经验,在编写中坚持“三基”、
“五性”、  “三特定”的原则。同时,根据对第6版教材几年来使用情况的调研结果,有针
对性地进行修改补充,以便使修订后的第7版更切合临床医学专业教学的实际,使学生能
够掌握一定的中医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初步运用中医药知识防治常见
病和多发病。在编写过程中,坚持少而精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删去第6版有关章节的
参考资料部分及下篇中不太常见的病证,为便于学习和理解,将经络与针灸并为一章;同
时对各章节的内容和文字删繁锤炼,使教材的内容重点突出;本次修订各章后附加了复习
思考题,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本教材的编写,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核心,并紧密结合
临床综合运用。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中医基础理论,内容包括中医学发展史及其
中医学基本特点、哲学基础、藏象学说、病因病机、诊法、防治原则与治法、中药方剂和
针灸学基础等,基本涵盖了中医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下篇重点为中医学临
床的综合运用。内容包括内科病证、妇科病证、儿科病证、外科病证及肿瘤的基本知识。
通过对常见病证的诊治,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恒动观念及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并
展示了中医学理、法、方、药的临床应用价值,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书后附
有方剂索引及参考文献,以资查阅。
    此外,为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实现教材系列配套,本教材同时编写了《学
习指导与习题集》及制作了与教材同步的配套光盘,将与教材同时出版,以供教学之需。
    本教材编写中,根据卫生部“卫药发(1993)第59号”文件精神,方药中涉及犀角
药味者,均改为水牛角代用;方药的用量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用量,古方药
量单位将“钱”换算为“克(g)”表示。
    教材编写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采取集体讨论、分工审定、主编负责的
方法进行。其中得到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福建医科大学及其他参编院校的大力支持,广
州医学院潘俊辉教授承担了部分章节的编写工作,谨在此表示谢意。
    教材编写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在编写中尽管我们吸取了前6版的经验,并
作了多方面努力,精心撰写,反复修改。但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少疏漏,诚恳地
希望各院校师生和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修改提高。
    编  者
2007年8月20日

第九章  方    剂
    方剂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药物,按照组方原则,恰当配伍而成的药物组合,
  是中医;;临床治疗的主要用药形式。
**节方剂的基本知识
一、方剂与治法
    方剂是理、法、方、药的组成部分,临证时首先是辨证,然后确立治法,在治法的指
导下选用相应的药物组成方剂。因此,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即“法随
证立”、“方从法出”。方剂的功用、主治一定要与治法相一致,否则不仅失去了辨证论治
的意义,而且治疗不能取效,甚则使病情加重。
二、方剂的组成及其变化
    药物的功用各不相同,各有其偏性,临床应用只有通过合理的配伍,增强其原有功
用,调其偏性,制其毒性,才能使各具特性的药物发挥综合作用,达到治病驱邪的治疗效
果。因此,中医学的方剂理论就是研究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通过辨证立法选择适当药
物组合而成的药物组合,是中医学治疗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组方原则
    1.君药是方剂中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其药力居方中之首,是
方剂中必须具有的药物。
    2.臣药意义有二,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病或兼
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其药力次于君药。
    3.佐药意义有三,一是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
要的兼证;二是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与烈性;三是反佐药,即根据
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4.使药意义有二,一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
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临床应用时,不一定每首方剂都具备佐、使药,若病情比较单纯,用一二味药即可奏
效,或君、臣无毒烈之性,有的则不需加用佐药。主病药物能至病所,则不必再用引经的
使药。一般君药宜少,臣药可多于君药,佐药可多于臣药,而使药用一二味即可。总之方
剂中药味的多少,以及君、臣、佐、使是否齐备,应视病情与治法的需要来确定。只有适
合病情,用药适宜,配伍严谨,主次分明,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二)组成变化
    方剂的组成既有严格的原则性,又有极大的灵活性,临证组方时必须根据具体病情而
灵活化裁。
    1.增减药味药物是决定方剂功效的主要因素,因此药物的增减必然使方剂的功效
发生变化。药味增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佐使药的加减,适用于主症未变而次要兼症不同
的病例,这种加减变化不至于引起全方功效的根本改变。如银翘散是治疗风热表证的常用
 方剂,若兼见口渴者,是热伤津液,可加天花粉以生津。另一种是臣药的加减,由于改变
了方剂的配伍关系,则会使全方的功效发生根本变化。如麻黄汤去臣药桂枝,则发汗力
弱,而变为治疗风寒犯肺咳喘的基础方;麻黄汤加白术为臣药后,则形成一君二臣的格
局,变成发汗祛风寒湿邪之方。
    2。增减药量药量是药力的标识,方剂的药物组成虽然相同,但其用量各异,致使
方剂的配伍关系及功用、主治亦不相同。如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均由大黄、厚朴、枳实
三药组成,但前方重用大黄四两为君,为攻下热结之剂,主治阳明腑实证;后方重用厚朴
八两为君,为行气消满之方,主治气滞大便不通之证。
    3.剂型变化方剂的剂型各有特点,同一方剂,若剂型不同,其作用亦有大小与缓
峻之别,在主治病情上亦有轻重缓急之分。如理中丸与人参汤,两方组成及用量完全相
同,前者为细末,炼蜜为丸,用于中焦虚寒之轻证,作用较缓和;后者治疗中上二焦之虚
寒较重者,取汤剂以速治。
三、方剂的剂型
    剂型是指方剂组成后,根据病情与药物的特点制成一定的形态。传统剂型有汤、丸、
散、膏、酒、丹剂和露、锭、条、线、搽等剂型,现在又研制了许多剂型,如片剂、冲
剂、糖浆剂、口服液、胶囊剂、颗粒剂、注射剂、气雾剂等。现将常用的剂型介绍如下。
    1.汤剂是将药物饮片加水浸泡后,再煎煮一定时间,去渣取汁而成,一般供内服
用,如大承气汤、桂枝汤等。汤剂的特点是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特别是便于随证加
减,是临床广泛使用的一种剂型。汤剂适用于病情较重或不稳定的患者。但该剂型某些有
效成分不易煎出,服用量大,且不便于携带。
    2.丸剂是将药物研成细末,加适宜的黏合剂制成的圆形固定剂型。丸剂吸收缓慢,
药效持久,而且服用与携带方便。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如十全大补丸、杞菊地黄丸
等。亦可用于急救,如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等。常用的丸剂有:①蜜丸:将药物细粉用炼
制的蜂蜜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分为大蜜丸和小蜜丸两种,作用缓和而持久。②水丸:将
药物细粉用冷开水或蒸馏水等为黏合剂制成的小丸。水丸较蜜丸崩解快,易于吸收。③糊
丸:将药物细粉用米糊、面糊、曲糊等为黏合剂制成的小丸,其崩解、溶散慢,内服可延
长药效,并能减轻不良反应。④浓缩丸:是将药物煎汁浓缩成膏,再与其他药物细粉混
合、粉碎,用水或蜂蜜或药汁制成丸剂。其体积小,服用剂量小,患者易于接受。
    3.散剂是将药物粉碎,混合均匀,制成粉末状制剂。有内服与外用两种。内服散
剂有细末和粗末之分,细末可直接冲服,如七厘散;粗末可加水煮沸取汁服用,如银翘散
等。外用散剂一般作为外敷,掺散疮面或患病部位,如金黄散等。亦有作吹喉等,如冰硼
散等。散剂的特点是吸收快,制作简单,便于服用及携带,节省药材。
    4.膏剂是将药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去渣而制成的剂型。有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
膏剂有流浸膏、浸膏、煎膏三种,外用膏剂分软膏和硬膏两种。内服的煎膏如枇杷膏等,
外用的软膏如三黄软膏等。流浸膏、浸膏多作为调配其他制剂使用。煎膏:是将药物加水
反复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炼蜜或炼糖制成的半液体剂型,多用于慢性虚弱病人。软膏:是
将药物细粉与适宜的药物基质制成的具有适当黏度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多用于皮肤、黏膜
或创面。硬膏:又称膏药,是以植物油将药物煎至一定程度,去渣,并加入黄丹等冷却制
成的硬膏。可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疼痛等。
    5.丹剂有内服与外用两种,内服丹剂没有固定剂型,有丸剂,亦有散剂.以药品
贵重而名之日丹,如至室丹等。外用丹剂,是以某些矿物类药经高温烧炼制成的药品,常
研粉涂撒创面,主要供外科用。
     6.酒剂又称药酒。是将药物置于酒中浸泡,去渣取液供内服或外用。酒有活血通
络和助长药效的特性,适用于风湿疼痛、体虚补养和跌打损伤等。外用有活血消肿止痛的
作用。
    7.露剂  用新鲜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物,用蒸馏法制成的芳香气味的澄明水液。一
般作为饮料,如金银花露等。
    8.栓剂  是将药物细粉与基质混合制成的一定形状固体制剂。用于腔道并可在其间
溶解而释放药物,有杀虫止痒、清热解毒、收敛等作用。外用栓剂可减少药物对肝脏的毒
副作用及对胃黏膜的刺激作用。
    9.颗粒剂是将药材提取药加适量赋形剂或部分药物细粉制成的干燥颗粒状制剂,
用时以开水冲服。冲剂具有作用迅速、服用方便等特点,如感冒清热颗粒等。
    10.片剂是将药物细粉或药材提取物与辅料混合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片剂体积
小,用量准确,服用方便,应用广泛。
    11.糖浆剂是将药物煎煮去渣取汁浓缩后,加入适量蔗糖溶解制成的浓蔗糖水溶
液。糖浆制剂具有味甜量小的特点,尤适用于儿童服用。
    12.口服液是将药物用水或其他溶剂提取,精制而成的内服液体制剂。该制剂具有
剂量小,吸收较快,口感适宜.服用方便等特点。
    13.注射剂  是将药物经过提取、精制、配制等步骤而制成的灭菌溶液、无菌混悬
液,或供配制成液体的无菌粉末。具有剂量准确,药效迅速,适于急救的特点。对于昏迷
及不能口服用药的病人尤为适宜。
    第二节方剂的分类及常用方剂
    方剂的分类,历代不尽相同,有以病证分类、以病因分类、以脏腑分类、以组成分
类、以治法分类,本教材遵循以法统方的原则,将所选方剂分为解表、祛风、祛湿、清
热、和解、消导、催吐、泻下、化痰止咳平喘、温里、理气、理血、补益、固涩、息风、
安神、开窍、驱虫剂及外用剂等。
一、解表剂
    凡以辛散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治疗表证的方剂,称解表
剂。解表剂属八法中的汗法,主要适用于表证,或麻疹未透,以及疮疡、水肿等初起之
时,证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苔薄、脉浮等表证者。解表剂常分为两类:辛温解表
剂,适用于表寒证,以麻黄汤为代表方;辛凉解表剂,适用于表热证,以银翘散为代
表方。
    解表剂多用辛散轻宣之品,故煎药时间不宜太久,以免药性耗散,影响疗效。应用解
表剂时,服后取汗,但不可发汗太过,以防损伤正气。
    麻黄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6g桂枝6g杏仁9g甘草3g
    [用法]水煎服,服后取微汗。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解]方中麻黄味苦辛性温,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为君药。



商品评论(2条)
  • 主题:中医的知识是否多年没发展了——我是外行

    看完这书让我觉得像读文言文,似懂非懂。

    2014/11/9 18:48:10
  • 主题:没货了啊 55

    好不容易定购了,但竟然没货了

    2011/3/25 12:46:46
    读者:iam***(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