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晏子春秋

作者:陈涛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07-12-01
所属丛书: 中华经典藏书
开本: 01 页数: 353
读者评分:4.8分6条评论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11.4(6.0折) 定价  ¥1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晏子春秋 版权信息

晏子春秋 本书特色

“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经典的价值和魅力在流光岁影里永不褪色,先贤圣哲的智慧光芒照耀着我们的现代生活。为在古代经典与现代经验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我书局推出“中华经典藏书书系”。 本套书系定位为传统文化经典的普及本,遴选中华文化中的经典书目,加以注释、翻译,领导大家阅读古代文化经典。在编写中体现家庭藏书计划的理念,依据市场需求分批出版,所推书目遵循从“基础”到“拓展”的延伸,体现层级深入的理念,展现家庭藏书的层次。内容遵从经典,约请国内古代文史哲领域的专家把关,具有专家性;形式追求现代,采用

晏子春秋 内容简介

《晏子春秋》是一部别具特色的古书,全书既有子书的特点,又有诸如《战国策》等史书的风貌,共8卷,全书有短篇故事组成,刻画了晏子及其身边诸人物形象,所载史实,可与《左传》《国语》《吕氏春秋》等书相互印证。

晏子春秋 目录

**卷 内篇谏上** 庄公矜勇力不顾行义晏子谏 景公饮酒酲三日而后发晏子谏 景公饮酒七日不纳弦章之言晏子谏 景公燕赏无功而罪有司晏子谏 景公爱嬖妾随其所欲晏子谏 景公病久不愈欲诛祝史以谢晏子谏 景公怒封人之祝不逊晏子谏 景公欲使楚巫致五帝以明德晏子谏 景公欲祠灵山河伯以祷雨晏子谏 景公贪长有国之乐晏子谏 景公登牛山悲去国而死晏子谏  景公游公阜一日有三过言晏子谏 景公游寒途不恤死胔晏子谏 景公衣狐白裘不知天寒晏子谏 景公异荧惑守虚而不去晏子谏 景公欲诛骇鸟野人晏子谏 景公所爱马死欲诛圉人晏子谏 第二卷 内篇谏下第二 景公藉重而狱多欲托晏子晏子谏 景公欲杀犯所爱之槐者晏子谏 景公逐得斩竹者囚之晏子谏 景公冬起大台之役晏子谏 景公为长米欲美之晏子谏 景公为邹之长涂晏子谏 景公春夏游猎兴役晏子谏 景公猎逢蛇虎以为不祥晏子谏 景公为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一 景公朝居严下不言晏子谏 景公登路寝台不终不悦晏子谏 景公登路寝台望国而叹晏子谏 景公路寝台成逢于何愿合葬晏子谏 景公嬖妾死守之三日不敛晏子谏 景公欲以人礼葬走狗晏子谏 景公登射思得勇力士与之图国晏子谏 第三卷 内篇问上第三 庄公问威当世服天下时耶晏子对以行也  景公问圣王其行若何晏子对以衰世而讽  景公问欲如桓公用管仲以成霸业晏子对以不能  景公问治国何患晏子对以社鼠猛狗  景公问欲令祝史求福晏子对以当辞罪而无求  景公问古之盛君其行如何晏子对以问道者更正  景公问善为国家者何如晏子对以举贤官能  景公问君臣身尊而荣难乎晏子对以易  景公问贤君治国若何晏子对以任贤爱民  景公问忠臣之事君何若晏子对以不与君陷于难  景公问忠臣之行何如晏子对以不与君行邪  景公问古之莅国者任人如何晏子对以人不同能  景公问古者离散其民如何  晏子对以今闻公令如寇仇 景公问欲和臣亲下晏子对以信顺俭节 景公问得贤之道晏子对以举之以语考之以事 景公问臣之报君何以晏子对报以德 景公问临国莅民所患何也晏子对以患者三 景公问为政何患晏子对以善恶不分 第四卷 内篇问下第四 景公问何修则夫先王之游晏子对以省耕实 景公问桓公何以致霸晏子对以下贤以身 景公问欲逮桓公之后晏子对以任非其人 景公问为臣之道晏子对以九节 景公问贤不肖可学乎晏子对以勉强为上 景公问富民安众晏子对以节欲中听  景公问国如何则谓安  晏子对以内安政外归义  晏子使吴吴王问可处可去晏子对以视国治乱  吴王问保威强不失之道晏子对以先民后身  鲁昭公问安国众民  晏子对以事大养小谨听节俭  晋叔向问齐国若何晏子对以齐德衰民归田氏  叔向问齐德衰子若何  晏子对以进不失忠退不失行  叔向问处乱世其行正曲晏子对以民为本  叔向问意孰为高行孰为厚晏子对以爱民乐民  叔向问啬吝爱之于行何如  晏子对以啬者君子之道 叔向问人何若则荣晏子对以事君亲忠孝 叔向问人何以则可保身晏子对以不要幸 梁丘据问子事三君不同心 晏子对以一心可以事百君 第五卷 内篇杂上第五 庄公不说晏子晏子坐地讼公而归 庄公不用晏子晏子致邑而退后有崔氏之祸 崔庆劫齐将军大夫盟晏子不与 晏子再治阿而见信景公任以国政 景公怜饥者晏子称治国之本以长其意 景公惭刖跪之辱不朝晏子称直请赏之 景公夜从晏子饮晏子称不敢与  景公游纪得金壶中书晏子因以讽之  景公贤鲁昭公去国而自悔晏子谓无及已  曾子将行晏子送之而赠以善言  晏子之晋睹齐累越石父解左骖赎之与归  晏子之御感妻言而自抑损晏子荐以为大夫  泯子午见晏子晏子恨不尽其意  晏子乞北郭骚米以养母骚杀身以明晏子之贤  景公欲见高纠晏子辞以禄仕之臣  高纠治晏子家不得其俗乃逐之 第六卷 内篇杂下第六 灵公禁妇人为丈夫饰不止晏子请先内勿服 齐人好毂击晏子绐以不祥而禁之  柏常骞禳枭死将为景公请寿晏子识其妄  晏子使吴吴王命傧者称天子晏子详惑  晏子使楚楚为小门晏子称使狗国者人狗门  楚王欲辱晏子指盗者为齐人晏子对以橘  田无宇胜栾氏高氏欲分其家晏子使致之公  子尾疑晏子不受庆氏之邑晏子谓足欲则亡  景公禄晏子平阴与棠邑晏子愿行三言以辞  梁丘据言晏子食肉不足景公割地将封晏子辞  景公以晏子食不足致千金而晏子固不受  景公以晏子衣食弊薄使田无宇致封邑晏子辞  景公欲更晏子宅  晏子辞以近市得所求讽公省刑  景公毁晏子邻以益其宅晏子因陈桓子以辞  景公以晏子妻老且恶欲内爱女晏子再拜以辞 景公以晏子乘弊车驽马 使梁丘据遗之三返不受 梁丘据自患不及晏子晏子勉据以常为常行 晏子老辞邑景公不许致车一乘而后止 晏子病将死妻问所欲言云毋变尔俗 晏子病将死凿楹纳书命子壮而示之 第七卷 外篇第七 有献书谮晏子退耕而国不治复召晏子 第八卷 外篇第八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致问 庄公图莒国人扰绐以晏子在乃止 晏子死景公驰往哭哀毕而去
展开全部

晏子春秋 节选

nbsp; 言
    《晏子春秋》是记述春秋末期齐国名相晏婴言行的著
作。长期以来,无论是对该书的作者及成书年代,还是对
该书的思想体系,学术界都存在分歧。因此,有必要对这
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得出比较接近于事实的
结论。
    一、关于《晏子春秋》的作者及成书年代
    关于《晏子春秋》的作者及成书年代,大致有如下几
种说法,现分别予以评介。
    一说为晏婴本人所作。《隋书·经籍志》:“《晏子春
秋》七卷,齐大夫晏婴撰。”按该书一些章节记载了晏子临
终及死后的事情,一些篇章的结尾有“晏子没而后衰”之
类的话,而该书叙事时提到晏婴一律称“晏子”(称“子”乃
是尊称),均可证明该书非晏婴本人所撰。
    一说为墨家后学所著。主此说者以唐代柳宗元为代
表。他说:“吾疑其墨子之徒有齐人者为之。墨好俭,晏
子以俭名于世,故墨子之徒尊著其事以增高为己术者。”
(《柳河东集》卷四)首先,《晏子春秋》中所表现的非乐、节
用、非厚葬久丧等,大都是有为而发,其实质与墨子的主
张并不完全相同;相反,在对待天帝鬼神灾异等的态度
上,更与墨子明鬼的主张大相径庭。其次,书中言及墨子
称颂晏子的话仅两见,而说到孔子称颂晏子的地方却有
八处之多,很难想象,在儒、墨两个学派严重对立、激烈诘
难的情况下,墨家后学会在自己撰写的著作中宣扬非墨
家学派的主张并对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大加赞扬。因
此,说该书为墨子之徒所撰写,难以令人信服。
    一说为六朝后人所伪造。清管同说:“吾谓汉人所言
《晏子春秋》不传久矣,世所有者,后人伪为者耳……其文
浅薄过甚,其诸六朝后人为之者欤?”(《因寄轩文集》)其
根据只有一条,即《史记·管晏列传》所说的“其书世多
有,故不论,论其轶事”,而《列传》却载有“荐御者为大夫”
“脱越石父于缧绁”事,由此推断出司马迁所见《晏子春
秋》无此二事,从而得出后世所传《晏子春秋》为后人伪造
的结论。所谓“轶事”,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事迹。司马
迁所举的两件事,当属民间流传的*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的故事,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太史公才选入本传的,不
必认定即为当时的《晏子春秋》所不载。类似的情况如,
管仲与鲍叔事,本传详载,而《管子》中亦有记载;曹刿会
盟劫桓公事,本传与《管子》俱有记载,不能由此得出《管
子》由汉代以后人伪造的结论。*能说明非六朝后人伪
造的,是前此一些著述中对《晏子春秋》故事及文句的引
用。王充在《论衡·书解》中就曾明确指出:“管仲、晏婴,
功书并作。”西汉时代的著作如《淮南子》《韩诗外传》《说
苑》《新序》《列女传》等亦多次称引,更被著录在《汉
书·艺文志》里。可见伪作之说绝难成立。
  影响较大的是今人吴则虞的说法。他在《晏子春秋
集释·序言》中说,《晏子春秋》的成书,“极有可能就是淳
于越之类的齐人,在秦国编写的”。成书年代“大约应当
在秦政统一六国后的一段时间内”。吴先生确定成书年
代的依据主要有三条:一是“先秦诸子书中没有像《晏子
春秋》这样,整部书全用短篇故事组成的”。二是从引
《诗》看,“《晏子春秋》的引《诗》与《齐诗》并不相同,而恰
恰与《毛诗》同一学派”,因此,“成书年代自然应较晚于毛
亨”。三是《晏子春秋》有“击缶”的记载,而“秦人把‘缶’
作为乐器,这自然不是齐国的风俗了”,故可说明成书的
时间地点。关于**点,全用短篇故事组成的书,在先秦
早就有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
书《春秋事语》,记齐、鲁等国史实,全用短篇故事组成;传
世的《国语》,所记春秋时期各国史实亦均由短篇故事组
成。史书可由短篇故事组成,个人专集当然也可由短篇
故事组成。说到引《诗》问题,实际情况是,不只是《晏子
春秋》,就是其他先秦著作的引《诗》,往往都带有随意性。
称引者一般并不严格遵照所引诗句的原意,而常常是取
其相近或相关的一点,借以申明自己的主张或看法,称引
者的立脚点不同,选取的角度不同,对诗句的理解自然不
会相同。我们很难由于对《诗》的理解不同,就一定要分
出谁是齐诗派、毛诗派,或者鲁诗派、韩诗派。况且,《晏
子春秋》所引诗句,亦有今本《诗经》所未载者,而文字有
出入者就更多,流传下来的只有毛诗,由此倒是可以得出
相反的结论,即《晏子春秋》的成书年代当早于毛亨的时
    在自然观上,《晏子春秋》表现了朴素的唯物论和辩
证法的观点。对盛衰生死,晏子认为,“夫盛之有衰,生之
有死,天之分也;物有必至,事有常然,古之道也”(《外上》
二)。就是说,有盛有衰,有生有死,是自然界的规律;世
间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对待彗星等异常天象及干旱疾病等灾祸,晏子认为禳除
祈祷是无益的,重要的在于修文德,节嗜欲,宽政爱民。
这些,都含有朴素唯物论的因素。在君臣关系上,晏子两
次提到“和”与“同”的问题。他把不问是非,一味顺从君
主称为“同”;而“和”则是:“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
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
否。”能够看到问题的两个方面,认识到事物对立统一、相
辅相成和相反相成的关系,无疑具有辩证法的因素。
    在思想学术方面,《晏子春秋》虽然难归入某一学派,
晏婴本人的思想在当时也没有形成独立的流派,但从该
书所反映出的政治思想倾向看,晏婴以“重民”“民本”为
核心的思想以及一系列经世致用的主张,却代表了新兴
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劳动人民
的愿望。
    结合历史的教训与现实的经验,晏子深刻认识到,统
治者“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意莫下于刻民,行莫
贱于害民”(《问上》二十二)。他对齐景公“与民为雠”、
“不顾民而忘国”的行为多次提出批评,警告说:“今君不
革,将危社稷。”(《谏下》八)并尖锐指出:“君得罪于民,谁
将治之?敢问:桀、纣,君诛乎,民诛乎?”(《谏上》十三)
民诛”观点的提出,不单对国君,对整个统治阶级也是严
正警告。基于这样的认识,晏子提出了可贵的“民本”观
点:“谋度于义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义,谋之法
也;民,事之本也。”(《问上》十二)“卑而不失尊,曲而不失
正者,以民为本也。”(《问下》二十一)“民本”观点的提出,
与晏子“世民”的出身,与他长期“近市”居住对民间疾苦
有较深的了解,与其所处的时代以及长期从政的实践,都
有一定的关系,可以这样说,重视人民的作用,政令以民
为本,是晏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以“重民”“民本”思想为
核心,晏子提出了一系列进步的主张:
    薄赋敛,省徭役,以减轻人民负担。晏子多次批评景
公“使民若不胜,藉敛若不得,厚取于民而薄其施”(《问
上》七),“兴事无已,赋敛无厌”(《外上》三),反复强调要
“俭于藉敛,节于货财,作工不历时,使民不尽力,百官节
适,关市省征,山林陂泽,不专其利,领民治民,勿使烦乱,
知其贫富,勿使冻馁”(《问上》二十六),指出君主应该“饱
而知人之饥,暖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谏上》二
十),谏止景公修建大台、长廉、邹之长途之役,解除了人
民沉重的徭役负担。
    减轻刑罚,反对杀戮无辜。针对景公“藉重而狱多,
拘者满国”、对人民“常致其苦而严听其狱,痛诛其罪”、
“诛谬如仇雠”的残暴行径,晏子不断予以批评,认为执政
者应该“刻上而饶下,赦过而救穷,不因喜以加赏,不因怒
以加罪”(《问上》十七),指责景公滥施刑罚,以致弄得市
场上“踊贵而履贱”,明确提出省刑罚的主张:“弛刑
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这在客观上起到
了减轻人民痛苦、保护人民生命的作用。
    举贤任能,反对信用谗佞。晏子反复强调,贤君治理
国家的原则是:“其政任贤,其行爱民……从邪害民者有
罪,进善举过者有赏。”(《问上》十七)认为“有贤而不知”、
“知而不用”、“用而不任”是国家不吉利的事;而得贤的方
法是“举之以语,考之以事”(《问上》十七);“无以靡曼辩
辞定其行,无以毁誉非议定其身”;“通则视其所举,穷则
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贫则视其所不取”(《问上》十
三)。晏子认识到人无完人,对人不可求全责备的道理,
他说:“人不同能,而任之以一事,不可责遍成。”“故明王
之任人,谄谀不迩乎左右,阿党不治乎本朝。任人之长,
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问上》二十四)对结党
营私之徒,谗佞谄谀之辈,晏子深恶痛绝,把这些人比作
社鼠猛狗,认为他们是治国之长患。像这样,既讲举贤任
能,又明确提出贤能之士的标准,就把尊贤使能的思想提
到了一个新高度。
    廉洁节俭,并身体力行。对景公的穷奢极欲,晏子敢
于犯颜强谏。对私欲和富利,他认为应当加以限制,如果
无节制地追求满足私欲和得到富利,就会遭受祸害。据
此,他提出了“廉者,政之本也”的卓越论断。基于这样的
认识,晏子本人虽身居相位,却一直过着节俭乃至清寒的
生活。他多次拒绝景公的赏赐,反对更换、改建自己的简
陋住宅,甚至坚持交出自己的俸禄、食邑和车辆。他之所
以能够做到“贫而不恨”,甚至心甘情愿地“以贫为师”,是
因为对廉洁节俭的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可以洁下。”即
以自己的行动影响下属,使下属廉洁节俭;为国民做表
率,以防止世风的侈靡,其用心可谓良苦矣。
    以礼治国,以礼治民。作为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
范的礼,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内容。晏子认
为,礼“可以为国”,可以“御民”,其具体内容则是:“君令
臣忠,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之经
也;君令而不违,臣忠而不二,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
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贞,姑慈而从,妇听而
婉,礼之质也。”(《外上》十五)实际上是把它作为调整统
治阶级内部以及对立阶级之间乃至人与人关系的手段,
目的在于维护和加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谐调社会各
成员之间的关系,这在当时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
    总之,《晏子春秋》所表现的“重民”“民本”思想以及
晏子的一系列经世致用的主张,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
根本利益,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一些愿望和要求。因此,
《晏子春秋》是先秦诸子中一部重要的著作,而晏子作为
人治社会“贤相”的代表,其思想主张在今天也仍有一定
的借鉴作用。
    三、关于《晏子春秋》的版本
    史书中*早提到《晏子春秋》书名的是《史记·管晏
列传》:“太史公日:‘吾读管氏《牧民》《山高》……及《晏子
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惜乎语焉不详,连篇数亦未言
及。刘向《叙录》称所见内库所藏及太史所藏共三十八
篇,八百三十八章。删除重复的二十二篇,六百三十八
章,定为八篇二百一十五章。经刘向整理、编辑之后,《晏
子春秋》才得以完整的面目流传下来。刘歆《七略》谓
“《晏子春秋》七篇”,《汉书·艺文志》谓“《晏子》八篇”,或
称《晏子春秋》,或称《晏子》,当是一书二名;或言七篇,或
言八篇,当是分、合《外篇》使然。元刻本共八卷二百十五
章(当为明活字本之祖本),至清初已亡佚。明代出现了
活字本及一批刻本,较有影响者如明活字本(商务印书馆
曾据以影印)、绵眇阁本(为《四库全书》所收,内篇分《谏
上》《谏下》《问上》《问下》《杂上》《杂下》六篇,《外篇》分
上、下二篇,与《汉书·艺文志》八篇之数相合)、归有光评
本(即《百二十子》本,不分卷)。清代主要有经训I堂本(八
卷,孙星衍刊),指海本(七卷,钱熙祚校刻)。清代以后出
现了一批校注本,如孙星衍《晏子春秋音义》、文廷式《晏
子春秋校本》、近人张纯一《晏子春秋校注》(收入《诸子集
成》),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收入新编《诸子集成》)。
    本书原文以明活字本及孙星衍刊经训堂本为主,校
以其他旧刻本,并参考诸家校说及类书所引,反复比较,
择善而从,以期使之尽可能接近于原貌。
    作者
    2007年10月

 景公问忠臣之事君何若
    晏子对以不与君陷于难
    晏子关于臣子侍奉君主“有难不死,出亡不送”
  的回答看似有悖常理,实则隐含真理:臣子的话如果
  被采纳,君主终身都不会遇难,臣子怎么会为君主殉
  死?臣子的谋略如果被听从,君主终身都不会出亡,
  臣子怎么会为君主送行?所以,忠臣能给君主献良
  策,而不与君主一起陷于死难境地。
景公问于晏子日:“忠臣之事君也何若①?”
晏子对日:“有难不死②,出亡不送。”
注释:
①事:侍奉。
②有难不死:指君有难,臣不死,即臣不殉君难。下句“出亡
  不送”指君出亡国外,臣不送行。
译文:
    景公向晏子问道:“忠臣怎样侍奉君主?”
    晏子回答说:“君主遇难不为他殉死,君主出亡不为他
送行。”
    公不说,日:“君裂地而封之①,疏爵而贵之②,
君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可谓忠乎?”
    对日:“言而见用③,终身无难,臣奚死焉?谋
而见从,终身不出,臣奚送焉?若言不用,有难而
死之,是妄死也④。谋而不从,出亡而送之,是诈伪
也。故忠臣也者,能纳善于君⑤,不能与君陷
于难。”
译文:
    景公不高兴地说:“君主分割土地封给臣子,分封爵位让
臣子显贵,君主遇难却不殉死,君主出亡却不送行,这可以叫
做忠吗?”
    晏子回答说:“说的话如果被采纳,君主终身都不会有
难,臣子怎么会为君主殉死呢?计谋如果被听从,君主终身
都不会出亡,臣子怎么会为君主送行呢?如果说的话不被采
纳,君主有难,臣子为君主殉死,这是白白地送死;计谋如果
不被听从,君主出亡,臣子为他送行,这是虚伪。所以忠臣能
给君主献出好的计谋,不能跟君主一起陷于死难的境地。”



商品评论(6条)
  • 主题:中华书局牌子硬

    读来清清朗朗。

    2023/6/29 23:04:49
    读者:ztw***(购买过本书)
  • 主题:有注释,有翻译,适合收藏

    有注释,有翻译,适合收藏

    2021/8/31 22:25:46
    读者:201***(购买过本书)
  • 主题:中华书局大出版社

    质量可靠,慢慢研读

    2017/10/30 20:15:52
    读者:549***(购买过本书)
  • 主题:中华经典藏书系列

    中华经典藏书系列,有注释,有翻译,适合收藏。印刷精美,且价格便宜。

    2016/4/26 12:52:16
    读者:578***(购买过本书)
  • 主题:买到手,有点小小破相。

    这套书就打的特点就是有一点点解释,行文不啰嗦。很快阅读完的那种。

    2013/7/15 15:52:35
    读者:zha***(购买过本书)
  • 主题:印装还可以

    看看古代经典

    2013/5/31 0:03:19
    读者:xhh***(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