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一位真正的美国哲学家(美国学者论杜威)

一位真正的美国哲学家(美国学者论杜威)

作者:王成兵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11-01
开本: 01 页数: 294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9.5(3.8折) 定价  ¥2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一位真正的美国哲学家(美国学者论杜威)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0465362
  • 条形码:9787500465362 ; 978-7-5004-6536-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一位真正的美国哲学家(美国学者论杜威) 本书特色

 杜威思想研究是目前学术界非常关注的问题。本书作
者均为当今杜威思想研究领域中非常活跃的专家。本书在
当代学术语境中从杜威的文本解读、杜威的后现代思想、
杜威的社会政治哲学、杜威与新实用主义的关系、杜威哲
学与中国哲学和大陆哲学的关系等方面阐述了杜威思想的
当代价值。

一位真正的美国哲学家(美国学者论杜威) 内容简介

杜威思想研究是目前学术界非常关注的问题。本书作者均为当今杜威思想研究领域中非常活跃的专家。本书在当代学术语境中从杜威的文本解读、杜威的后现代思想、杜威的社会政治哲学、杜威与新实用主义的关系、杜威哲学与中国哲学和大陆哲学的关系等方面阐述了杜威思想的当代价值。
本书是《当代学术语境中的杜威》丛书的**卷。本文集集中反映了美国当代学者对杜威思想的当代价值的有代表性的思考;试图在各种学术关系中突出杜威思想的当代价值。各位专家就杜威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的关系、杜威哲学与新实用主义哲学的关系、杜威哲学与其他古典实用主义的关系,杜威的社群和共同体理念、杜威的技术哲学观、杜威思想中的后现代成分等等展开讨论,展现了杜威哲学多样性的特色。

一位真正的美国哲学家(美国学者论杜威) 目录

主编前言

分析的哲学与叙事的哲学(代序)
新旧实用主义:杜威还是罗蒂?
杜威著作中的实用主义、技术和真理
杜威的哲学的改造
民主、教育和西方哲学传统:杜威的激进社会观
杜威的共同体理念
杜威与民主
杜威的探究理论
杜威与罗蒂之间的实用主义与自由主义
儒学与杜威的实用主义:一种对话福柯、杜威和现在的历史
传统与改革之间:杜威教育学的当代意义
附录1 杜威哲学的复兴及其主要原因探讨
附录2 对“叙事的”哲学的叙事——罗蒂北京师范大学演讲与交流纪实
附录3 美国学者杜威哲学研究部分新成果目录
编后记
展开全部

一位真正的美国哲学家(美国学者论杜威) 节选

前言
    王成兵
    杜威哲学的当代意义是学术界关注较多的重要论题,也是我
个人很感兴趣并愿意下功夫研究的课题。如今关心杜威及其思想
的人们不可避免要思考的问题是:杜威思想在21世纪的当代价
值何在?离开人世半个多世纪的杜威在21世纪将会以怎样的方
式发挥自己的影响力?面对着大量的**手和第二手文献,我们
将如何解读杜威的文本并重新提炼出杜威哲学研究的重要论题?
等等。《当代学术语境中的杜威》就是力图从多元的视角去反映
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理论立场的学者在当代语境中对以上问题所
做的多方位和多层面的思考。
    《一位真正的美国哲学家——美国学者论杜威》是《当代学
术语境中的杜威》丛书的一卷。“美国学者论杜威”是想表明本
文集集中反映了美国当代学者对杜威思想的当代价值的有代表性
的思考;而“一位真正的美国哲学家”则是既想强调杜威在美
国实用主义哲学乃至整个美国哲学中占有的无法替代的地位,也
想说明只有从这个基本判断出发,我们才能够切实理解杜威哲学
的当代价值,也才能够把握当代学者对杜威思想的基本评价。也
可以说,只有作为真正的美国的哲学家,杜威才有世界性的影
响;也只有作为美国的思想家,杜威思想的影响才能够复兴,杜
威思想的当代价值也才能够得以体现。
     尽管《一位真正的美国哲学家——美国学者论杜威》选用
的文章基本上对杜威哲学的当代意义持正面的立场,作者也都是
当今美国杜威思想研究领域中非常活跃的学者,然而,读者们仍
然能够发现,在这些来自同一个国家、具有相近的学术立场和文
化传统的学者们中间,对于杜威哲学的当代价值的理解依然是仁
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我看来,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首
先,作为一位长寿并多产的学者,作为一名学术兴趣多样、兴奋
点和关注点多变的学者,杜威本人的思想处于不断更新和变化之
中。其次,全球化培养了多样性的视野,全球化时代也鼓励多角
度和多层次的讨论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在这种大语境下,即便来
自同一种文化和哲学传统,即便对一件事物具有相近的立场和态
度,人们的思维方式、话语方式等依然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也决
定了当代人可以对杜威进行多样性的解读。*后,本文集所重点
阐述的杜威的见解,如杜威的社群和共同体理念、杜威的技术哲
学观、杜威思想中的后现代成分,等等,都需要在20世纪90年
代之后的学术语境中加以理解,这需要一个消化和提炼的过程。
    全球化肯定鼓励文化交往,但是文化交往并不是各种文化一
脸灿烂的握手言欢,它必然是各种文化的激烈碰撞。在这些碰撞
和冲突中,东西方文化和哲学相互影响和相互塑造,这也就产生
了文化和哲学对话的必要。而东西哲学和文化能否对话以及如何
对话,则成为中国学者和西方学者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安乐哲教
授在文章中对杜威哲学和儒学的对话的可能性以及对话方式的深
入思考,至少为我们看待中西哲学和文化的比较研究问题提供了
一种可供借鉴的路径和可供进一步研究的个案。也许一些读者不
同意文章中的某些具体观点,但是,作为一位在西方的中国哲学
和文化研究领域中有很大影响力的学者,安乐哲教授的观点和思
路值得我们关注。
    学术研究离不开文本。我们有时往往因为文献过少而感叹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是,当37卷的《杜威文集》摆在我们
面前的时候,我们自然为杜威如此高产而赞叹,与此同时,即便
专业的研究者也会为如何从几十卷的**手文献中发掘出新的论
点和方法而大伤脑筋。因此,如何在尊重文本本身和发掘文本意
义的张力关系之间保持平衡,就成为对杜威思想的当代意义研究
中一个无法绕过的环节。雷蒙德·伯依斯沃特教授的《杜威的
哲学的改造》是一个典型意义的文献分析论文,它能够让我们
感受到当代美国的杜威哲学研究者们是如何去解读杜威的文本
的。比如,雷蒙德·伯依斯沃特教授在文章中提出,杜威的思想
包含了对知识论上的旁观者的观点的批评,杜威思想中具有
“后现代”的特色,这种解读方法以及结论肯定有别于对杜威哲
学的传统的理解。
    本文集还试图在各种学术关系中突出杜威思想的当代价值。
各位专家就杜威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的关系、杜威哲学与新实用
主义哲学的关系、杜威哲学与其他古典实用主义的关系所展开的
讨论,展现了杜威哲学的多样性的特色。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杜
威对当代欧洲哲学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相对较少的方面,文
集中关于杜威思想与福柯思想的联系、杜威思想与欧洲后现代主
义的关系等问题的讨论,对我们拓展思路无疑具有很大的启发
意义。
    总之,缺少了当代语境意识,就谈不上对杜威文本的当代意
义的解读,也不可能去真正把握杜威哲学与现代哲学的关系;没
有在当代语境中对杜威文本的解读,就无法真正理解杜威思想中
的当代意义,从而也使得杜威哲学的当代关系的背景无法成立;
离开了对杜威思想与当代哲学的学术关系的把握,就谈不上对杜
威哲学的当代语境的感受,也谈不上对文本的深刻解读。我很希
望围绕这些要素所选择的这些文章展现给大家的是一个丰富的而
不是贫乏的、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有活力的而不是死气沉沉的
 杜威。
    在我的计划中,《一位真正的美国哲学家——美国学者论杜
威》是我对杜威思想的当代意义研究工作的**步,也是重要
的一步。我真诚地希望这个工作能够开一个好头,帮助大家对杜
威哲学的当代意义展开更多的思考。
 序
刘放桐
    北京师范大学王成兵教授告诉我,他选编的关于杜威哲学的
当代意义研究的文集《美国学者论杜威》即将由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出版,约请我给这个文集写一个序。
    如何理解杜威的哲学的现当代意义问题,尤其是在西方哲学
的现代变革以及马克思的哲学变革这个大背景下重新理解杜威等
人的实用主义哲学理论的根本意义以及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
系,是我近年来总在思考的问题。就这个机会,我把个人的几点
初步想法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杜威哲学的根本意义是对现实生活和实践的强调。
    杜威的实用主义学说是对皮尔士和詹姆士的实用主义的继承
和发展。如何看待杜威哲学的根本意义,实际上要涉及到整个美
国实用主义的一般意义,即知道回答什么叫做实用主义。这是一
个看似简单,实则相当复杂的问题。
    说其简单,是因为与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众多德国哲学家那
种刻意追求严密完整的体系、以致使其理论显得深奥莫测、晦涩
难懂不同,皮尔士、詹姆士和杜威等人在表述自己的理论时避免
抽象思辨,其含义相对简单明了。他们对什么是实用主义都作过
清晰明确的阐释。许多哲学辞书和教科书对实用主义的释义也大
都一目了然,有一般哲学常识的人理解起来都不会感到困难。由
 于五四以来实用主义在中国思想文化的各个领域都有较大流传,
近半个世纪以来在中国进行的政治和思想批判运动几乎都把实用
主义当作重要批判对象,因此许多没有研究过西方哲学、对其他
西方哲学流派了解不多的人,对什么叫实用主义往往都会有一定
印象,能给出某种回答。这些回答虽不见得严密、准确,但往往
能涉及到实用主义的某一种意义。
    说其复杂,是因为实用主义哲学家们对实用主义的意义的具
体说法彼此并不完全一致,所强调的意义更是各不相同。这不仅
是后期的实用主义(新实用主义)对早期的实用主义(古典实
用主义)有重要的改造和发挥,早期的主要代表人物皮尔士、
詹姆士和杜威等人在对实用主义的理论的表述形式、重点等方面
也往往不同。例如,在皮尔士实用主义中意义理论具有相当突出
的作用,詹姆士往往强调实用主义作为真理论的意义,杜威因强
调实验和探索而把实用主义称为实验主义(Experimentalism)。
同一哲学家在不同角度和语境下对实用主义的含义往往也有不同
表述。杜威在谈到思想、观念的真理性在于它们能充当人们的行
为工具时,称自己的理论为工具主义(Instrumentalism);当他谈
到作为有机体的人与环境、或者说经验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相互
作用的关系时,他称自己的理论为经验自然主义(Empirical
Naturalism)。我们当然可以用实用主义的这些特定的理论形态来
表述实用主义,为了使对实用主义的理解有更多的具体性,也应
当具体地研究和阐释这些特定的理论形态。但是实用主义的这些
特殊的表达都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它们往往在突出了
实用主义的某一特殊意义而忽视了其他意义、有时甚至是更为重
要的意义。如果我们把某一个实用主义哲学家的某一种特定的理
论当作实用主义的一般理论,甚至当作是整个实用主义的核心理
论,那就可能以偏概全、或者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样势必对
实用主义的根本意义产生某种扭曲。实用主义在中国过去长期被
 简单否定,从社会背景说是由于左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干预,从
理论根源说是由于人们往往只注意到了实用主义的某一或某些的
确存在的特殊的意义,而忽视或者没有去追问实用主义作为一种
相当广泛的哲学思潮的根本意义。如此说来,准确地回答什么叫
实用主义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因此,为了把握实用主义的根本意义,我们不能只着眼于某
一位实用主义哲学家的理论,更不能只着眼于他们某一方面的理
论,而要揭示贯彻于实用主义的各个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学说的
各个方面的理论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透过实用主义的各个方
面、或者说它的各种特殊理论去揭示它们的共同的理论取向。在
实用主义的各种意义中,我觉得只有对行动、行为、活动、过程
的强调,也就是对现实生活和实践的强调才是它们的共同理论取
向,因而也只有这种意义才是实用主义的根本意义。
    中国哲学界过去在谈论实用主义时往往把它归结为一种真理
论,似乎皮尔士、詹姆士、杜威等人把真理与有用相提并论的观
点就是实用主义的根本观点。英国哲学家罗素和布拉德雷以及美
国哲学家洛夫乔伊等人在批评詹姆士和杜威时也是抓住这一点。
其实这些哲学家对詹姆士和杜威的真理论的理解都有片面性。这
点暂时撇开不论,单就皮尔士、詹姆士和杜威的真理论本身来
说,也不能说就是他们的根本性理论。他们把真理当做行为的工
具,已经表明他们认为行为具有比真理更高的意义。真理的目标
是适应行为、行动、实践的要求,只能由行为、行动、实践来检
验和证实。真理作为一种观念的存在不是静止的存在,而是一个
由此及彼的发生过程;真理不是处于人的行动之外,而是处于行
动之中,是在人的行动和实践中获得的。总之,一切真理都以人
的行为、实践为转移。离开实践来谈论真理,那真理就失去了任
何现实意义。例如,在皮尔士看来,任何认识和真理如果不能引
起行为和习惯,就没有任何意义。杜威也一再强调真理之所以成
 为真理完全在于其引起行动的功能。
    随着语言分析哲学在美国的流行,用语言分析理论、特别是
意义理论来解读实用主义的风气在一部分美国哲学家中相当流
行,皮尔士关于观念、真理的意义应当由实践来证实的观点被当
作是一种意义理论。因而皮尔士哲学、甚至整个实用主义哲学的
核心就是意义理论。中国哲学家中也有人赞成并援引这种观点。
应当承认,这些哲学家的观点有一定理论根据,他们对实用主义
的某些阐释也很有价值。然而,意义毕竟是一个极为宽泛的概
念,可以运用于一切领域。如果因为一种理论具有意义就说它是
意义理论,那任何理论都将是意义理论。这就等于什么也没有
说。所以谈论某种意义理论时,首先应当限定意义所指,也就是
意义的意义是什么。当语义学家谈论意义的意义时,他们同样不
能不赋予语义以某种所指的意义(不管是作为对象语言的意义
还是作为情感语言的意义)。皮尔士曾被语义学家引为权威。他
有时确用符号来表示意义,但符号的意义归根到底还是要超越符
号本身而及于符号以外。总的说来,从皮尔士起,实用主义哲学
家所谈论的意义的意义仍然是相对于人的行为习惯、实践而言
的。皮尔士明确地说:对一个概念的*完备的说明在于对这个概
念所必然引起的习惯的描述,一个事物的意义简单说来就是它所
涉及的习惯。离开了行为、习惯或者说实践,所谓意义就变成了
无意义。因此后来詹姆士、特别是杜威并不强调意义理论。杜威
后期甚至批评了分析哲学家们的意义理论。在和Arthur F.
Bentley合著的《认知与所知》(Knowing and The Known)一书
中,明确地提出意义这个词含混,建议根本就不要使用。如果把
杜威的实用主义也归结为意义理论,恐怕他不会同意。
    杜威等实用主义哲学家虽然都批判作为存在论的传统形而上
学,但他们又都企图建立一种摆脱传统形而上学的弊端的新的形
而上学。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就是这样一种形而上学。而这种形
 而上学同样通向人的行动、行为、实践。杜威的经验和自然概念
当然都具有形而上学的意义。但它们与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有着
原则区别。它指的既不是物质的存在、也不是观念的存在,而是
人作为生物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或者说贯通作
用。在此,有机体(经验)是处于一定环境(自然)下的有机
体,环境是受到有机体作用的环境。二者不是分离开来的独立的
存在,而是处于相互作用、贯通的过程之中,而这正是人的现实
生活和实践的过程。因此,从存在论上说,杜威等人的哲学的根
本之点同样在于对行动、生活、实践、过程的强调。一些西方哲
学家把杜威哲学归入所谓过程哲学之例,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杜威等实用主义哲学家其他方面的理论同样以生活和实践为
中心。例如,杜威的探索方法既不同于传统的经验派和理性派哲
学家的方法(例如传统逻辑的经验归纳法和理性演绎法),也不
同于现代分析哲学家的现代逻辑或语言分析方法和现象学家的现
象学方法,其根本之点就在杜威把探索过程当作是知和行、认识
和实践统一的过程,而这正是行动、生活和实践的过程。
    总的说来,杜威等实用主义哲学家*关注的是处于现实社会
生活中、或者说处于一定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人的生存和命
运。如何通过人本身的行为、行动、实践来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
以及人与其所面对的世界(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排
除人所面对的种种困惑、疑难和障碍,由此使人不仅得以继续生
存下去、而且还能求得发展,这些就是他们的哲学*关注的根本
问题。实用主义正是由此被称为是关于人的实践和行为的哲学。
    如果说皮尔士和詹姆士以及其他一些实用主义哲学家对现实
生活和实践的强调大体上只是当作哲学的一般原则的话,杜威哲
学的突出特色就是把这一原则贯彻于人类现实生活和实践的各个
重要领域。与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人通过曲折的道路才返回生活
世界不同,与只关注逻辑和语言的意义分析的分析哲学家更不
 同,杜威的哲学直接面向现实生活。杜威一生在哲学上所关注的
不是去建构庞大的体系,也不是去从事语言和逻辑的意义分析,
而是满腔热情地从哲学上去探究人类在现实生活和实践各个领域
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在杜威的全部论著中,关于政
治、社会、文化、教育道德、科学技术、审美和宗教等各个领域
的具体问题的论述占了绝大部分。他的哲学的精粹和生命力大都
是在这些论述中表现出来。正因为如此,杜威哲学对美国现实生
活的一些重要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实影响。也正因为杜威哲学直
接面向现实生活这种特色,当它传人中国后,它对中国的现实影
响也远远超出任何其他西方哲学。
    第二,杜威的哲学改造适应了西方哲学现代变革的潮流。
    杜威把对现实生活和实践的关注放在哲学的核心地位,这不
仅是继承和发展了皮尔士和詹姆士等人强调行动和实践的哲学的
基本倾向,也适应了包括美国哲学在内的整个西方哲学由近代向
现代转化的潮流。这一转折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思维方式的
转型,用库恩的话说是范式的转换。
    我这里所谓近代西方哲学,指的是从笛卡尔到黑格尔时代的
哲学。这个时代通常被称为理性主义的时代,用罗蒂、德里达等
人的话说,就是体系哲学、基础主义和本质主义、主体性形而上
学、在场的形而上学的时代。现代哲学泛指黑格尔以后至今的整
个时代(包括汉语中的当代)的哲学,这个时代就是对以形而
上学等为特征的近代哲学采取批判态度的时代。这两个时代具体
如何划分似乎不是哲学家们争论的焦点。意见分歧较大的是如何
从总体上对它们加以评价。西方哲学家由于哲学立场不同对近现
代西方哲学也会有不同看法,无论对近代哲学或现代哲学都可能
采取批判态度。但他们一般不会全盘否定,对现代哲学更是
如此。
    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对待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态度情况较为复
 杂。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承认他们批判地继承了近代哲学、特别
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优秀遗产,因此马克思主义者对西方近代哲学
大都既有批判、又有所肯定。但是对于西方现代哲学,从马克思
和恩格斯时代起大体上就只是否定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他们
所处时代的资本主义已经腐朽,因而必须进行反对资本主义的革
命,这使他们对于同时代的西方哲学家的理论基本上采取否定态
度。他们在晚年已意识到资本主义并未腐朽,甚至还有较大生命
力,因而对同一时期西方哲学家的哲学不应简单否定,他们对此
表现过更正的意向。但未来得及充分发挥。他们逝世后。他们晚
年的这种转变没有引起注意。随着左的思潮在马克思主义运动中
越来越得势,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的西方哲学越来越采取全盘
否定的态度。西方哲学由近代到现代的转化被认为是由唯物主义
向唯心主义、由进步向反动的转化。这种观点在近一个世纪内被
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中国几十年来对实用主义等现代西方哲学采
取全盘否定态度与这种左的思潮的传入直接相关。
    因此,为了在中国对实用主义等现代西方哲学作出符合实际
的评价,必须排除左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干扰所造成的扭曲,对
西方哲学由近代到现代的现实的历史进程重新进行研究,揭示其
本来面目,并由之重新作出评价。我在*近十多年来一直在努力
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在经过了多年的探索后,我提出了两个与以
往受到左的扭曲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正好相反的观点。**,西方
哲学由近代到现代的转折不是由唯物主义转向唯心主义、由进步
转向反动,而是哲学思维方式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型,它
标志着西方哲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主要表现为多
数哲学流派各以特有的方式力图使哲学研究在不同程度上从抽象
化的自在的自然界或绝对化的观念世界返回到人的现实生活世
界,企图以此摆脱以构建无所不包的体系等为特征的近代哲学所
陷入的种种困境,为哲学的发展开辟新道路。第二,马克思的哲
 学变革与西方哲学由近代到现代的转型虽然存在着重要区别,但
二者在超越西方近代哲学的种种局限性、体现时代精神的发展方
向上殊途同归。
    我已在其他地方反复论证了西方哲学由近代到现代的转向或
者说转型。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思潮不
仅适应了、而且在一定意义上引领了这一转型的潮流。杜威一再
强调他对西方哲学的变更是一种具有根本性意义的哲学的改造。
由于杜威的哲学的改造直接继承了皮尔士对近代哲学的超越,我
们在此先简单提一下皮尔士。
    皮尔士哲学带有明显的由近代到现代过渡的特色。他既企图
以符号学来改造康德的先验论,并由此构建一种新的形而上学,
但又明确地反对笛卡尔的形而上学,并把对笛卡尔的批判当作是
对以基础主义、绝对理性主义、体系哲学等为特征的近代哲学思
维方式的批判。他反对近代哲学认识论的直观性和绝对性,特别
是反对把知识看作是作为主体的个人的自我确定,而强调应当将
其看作是“共同体”中充满活力的不断商讨的过程,也就是具
有现实性和社会性的实践和探索过程。知识并非确定的、绝对化
的和终极的东西,而只能存在于这样的探索过程之中,不断受到
否定和批判。皮尔士企图由此实现其对传统哲学的改造,将其从
有关确定性的知识论转向有关现实性的实践论,也就是将以认识
论为中心的传统形而上学改造为一种强调探索和实践过程的实践
哲学。他所要论证的正是人类探索的现实过程,也就是从科学和
理性出发具体探索展开这一过程所需要的各种现实要求。换言
之,不是去探究这一过程的具有确定性的标准,而是探究这一过
程是如何现实地展开的。而这正是他的实用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含
义。他对西方近代哲学的态度以及他自己的全部哲学理论都在不
同程度上都体现了这种基本思想倾向。这种倾向正是欧洲哲学家
在19世纪中期即已表现出的现代哲学的倾向,皮尔士则是在美
 国体现这种倾向的*早的代表。
    关于杜威如何发挥皮尔士的实践哲学,超越西方近代哲学的
种种局限性,并引领西方哲学由近代到现代的转型的潮流,从他
的哲学的各个方面都可以得到证明。他对探索理论的阐释就是对
皮尔士*早提出的探索理论的全面和充分的发挥。在杜威哲学
中,探索过程是主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它既是认识过程,
又是实践过程。探索不仅使主客心物等统一起来,也使认识和实
践统一起来,从而不仅克服了传统哲学的各种形式的二元论,也
克服了传统哲学的各种形式的形而上学,使哲学发展走上了一条
全新的道路。
    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实验主义、工具主义也都从不同角度
体现了对近代哲学的超越,特别是对经验和自然、精神和物质、
经验和理性、思想和行动、认识和实践、知识和价值等的二元对
立的超越,对主体性形而上学、思辨形而上学的超越。而所有这
些超越都是通过作为有机体的人与其所面对的环境的交互作用实
现的。杜威把人和自然、经验和理性等的相互作用看作是一个不
断发生和发展的无尽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正是人的生活和实践的
过程。
    我们不妨以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为例来进一步说明。经验自
然主义的主旨正是克服各种形式的二元论。它不把经验当作知识
或主观对客体的反映(认识),也不把经验当作独立的精神(意
识)存在,而当作主体和对象、即有机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
用。杜威接受了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认为作为有机体的人在生
存中总要遭遇到某种自然和社会环境,必须对之作出反应,以适
应环境。人与环境的这种相互作用就是经验。生活和行动着的人
与他的环境(自然或社会等等)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是一种将
彼此联系在一起的“贯通作用”(transaction),表现为一个主动
和被动的过程。经验正是这样一种“贯通作用”和过程。上述
 一切二元对立都在这一贯通作用中得到了消解。而这种贯通作
用、能动和被动的过程正是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的过程。总之,
一切对立只有在交互作用(interaction,相互作用)、或者说贯通
作用之下才真正存在,也只有在这种交互作用和贯通作用之下才
能得到解决。杜威的交互作用、或者说贯通作用观实际上就是人
的现实生活观,人的实践和行动观。杜威正是通过这种生活和实
践观完成了对传统哲学的改造。
    杜威的上述观点体现于他的理论的几乎一切方面。作为一个
例证,我再提一下他所谓的哲学上的“哥白尼革命”
(Copernican revolutions)。在西方哲学家中,有两个重要哲学家
提到要进行哲学上的哥白尼革命。一个是康德,另一个就是
杜威。
    康德的“哥白尼革命”的主要观点是:以往哲学的根本特
点是认为主体必然围绕着客体(对象)转,突出了自我、主体
性原则的笛卡尔哲学也不例外。因为他仍然把回答主体如何与客
体相符合当作必须回答的认识论的首要问题,而康德则认为客体
应当围绕着主体转,因为他肯定对象由先验自我本身所创造。康
德的哥白尼革命标志着近代主体性形而上学的完成。杜威则认为
康德的革命不是按照哥白尼的方式。因为生活于地球之上的主体
(人)总只能以地球为中心来看世界。康德以主体中心论代替了
客体中心论实际上倒退到了托勒米的以地球为中心的方式。杜威
肯定康德对人类理智的能动性的强调,但认为康德强调过分,以
致使人类理智脱离了作为其存在背景的自然。而在他看来,人只
有在其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才能有能动作用。哲学上的真正的哥
白尼革命正在于肯定这种交互作用。如果说康德的中心是心灵,
那末杜威的新的中心指的是自然进程中所发生的交互作用。正如
地球或太阳并不是绝对的中心一样,自我或世界、心灵或自然远
不是这样的中心。一切中心都存在于交互作用之中,都只具有相
 对的意义。可以说,杜威所谓哲学中的哥白尼革命,就是以他所
主张的心物、主客、经验自然等的交互作用、或者说人的现实生
活和实践既取代客体中心论,也取代主体中心论。
    不是把先验的主体或自在的客体、而是把主客的相互作用、
把人的行为和实践当作哲学的出发点,不是站在唯物主义一方或
唯心主义一方,而是通过行动、实践来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的对立,不是转向纯粹的意识世界或脱离了人的纯粹的自然界,
而是转向与人和自然界、精神和物质、理性和非理性等等都有着
无限牵涉的生活世界,这大体上就是取代了近代哲学思维方式的
现代哲学思维方式的根本特征。黑格尔以后许多西方哲学家和哲
学思潮从各自不同角度对传统形而上学、各种形式的二元论、绝
对理性主义和纯粹非理性主义、绝对主义和独断论、客体中心论
或人类中心论等近代哲学固有的特征进行批判,这种批判的道路
大体上也正是使哲学返回到现实生活世界的道路。而杜威的哲学
则*为突出而明确地体现了这种特征。
    第三,杜威的哲学的改造与马克思的哲学变革殊途同归。
    谈论杜威在哲学上的哥白尼革命不能不将其与马克思在哲学
上实现的革命变更相比较。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由于受到左的干
扰,对实用主义必然全盘否定,杜威的哥白尼革命被简单地归结
为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由于不能超越近代哲学思维方式的眼
界,现实生活和实践的观点这一整个马克思哲学的根本观点被降
低到认识论的一个环节,马克思的哲学变革的意义由此被曲解。
为了对这两种变革作出符合实际的评价并揭示它们之间的真实关
系,首先需要对这两种哲学的实际所是有适当的了解。由于马克
思主义在中国被当作指导思想,如果不克服以往那种对它的扭
曲,自然谈不到客观地来评价这两种哲学的关系的问题。因此我
们首先需要简单揭示马克思的哲学变革的真实意义。
    关于马克思在哲学上实现革命变更的理论含义,*流行的说
   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摈弃了其
  唯心主义;批判地继承了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近代唯物主义,摈
  弃了其形而上学,由此建立了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成为一个
  整体的唯物辩证法或者说辩证唯物主义。这种表述当然有理论根
  据,但仅这样说还没有充分揭示这一变革的深层意义。我们还应
  当进一步追问:他们是怎样实现上述批判继承并将辩证法和唯物
  主义统一起来的。历史和理论的考察使我们明白,这个变更的决
  定性环节在于他们通过批判地总结近代哲学陷入困境和危机的教
  训、特别是在于他们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对无产阶级的现实
  生活和实践的意义的深刻分析和总结,他们由此摆脱了抽象思维
  和感性直观、绝对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等的界限,强调了现实生
  活和实践在哲学中的决定性作用。他们对以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
  为基础的无产阶级的现实生活和实践的意义的深刻分析使他们对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了与以往哲学家根本不同的认识。这突出地
  表现在马克思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都与人的“感性活动”、实践
  联系起来。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不同于旧唯物主义的根本之点,在于他不
  是从纯粹的、抽象的物出发、而是从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人
  的感性活动)出发。相对于旧唯物主义之为自然主义的唯物主
  义而言,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一种实践的唯物主义。马克思的
  辩证法不同于黑格尔等以往辩证法的根本之点同样在于马克思是
  通过人的现实的感性活动、即客观的实践来理解辩证法的,因而
  既能揭示主观的辩证法,又能揭示客观的辩证法,并在实践的基
  础上达到主客观辩证法的统一。正是这种统一使马克思的辩证法
  具有充分的现实性和具体性。在马克思哲学中,通过感性活动、
  实践对辩证法的揭示与通过感性活动、实践对物质的客观性和先
  在性的揭示是统一的。因此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
  法,而他的唯物主义则是辩证法的唯物主义。总之.现实牛活和
   实践的观点是整个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它不仅因强
  调人的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而具有认识论意义,而且还因强
  调人的实践使物质、自然的存在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存在而具有
  存在论(生存论)意义。马克思通过把实践的观点当作其哲学
  的根本观点标志着他在哲学上实现了一次全面的、深刻的变革。
    如果按照传统的观点来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杜威的实用主
  义,那必然会认为二者是根本对立的。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眼光看,杜威的哥白尼革命没有肯定物质**性,也没有肯定
  主客体(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因而必
  然是唯心主义和反辩证法的。以往马克思主义者之所以对杜威等
  人的实用主义全盘否定,除了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原因外,还有停
  留于用近代哲学思维方式来看待马克思主义和实用主义这个认识
  论的原因。其实,包括杜威在内的许多西方哲学家之批判和否定
  马克思主义也存在类似情况。由于他们往往忽视了教条主义的马
  克思主义与马克思哲学本来意义之间的区别,把后者归结为前
  者,才使他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一种过了时的形而上学,
  当作是一种教条主义、甚至极权主义的哲学。近一个世纪以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实用主义哲学家经常处于一种敌对状态,相
  互批判,这固然有其客观原因,因为二者之间的确存在重要区
  别,但在一些情况下是由于没有超越近代哲学的眼界,彼此既误
  解了对方、甚至也误解了自己。
    然而,如果人们能够超越近代哲学思维方式的眼光,能够按
  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实用主义哲学的本来面貌去理解它们,就会
  发觉这两种哲学之间尽管存在着重要区别,但在把生活、行动和
  实践的观点当作全部哲学的根本观点、并以此来批判和超越近代
  哲学的种种局限性和片面性上,二者有着重要的共同之处。也正
  是由于这种共同之处,使这两种哲学能够产生任何其他哲学都无
  法比拟的实际影响。尽管它们的这些实际影响有时也会由于种种
 误解而被遮蔽、甚至被扭曲,但这些实际影响终将摆脱遮蔽和扭
曲而获得进一步发展。
    关于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比任何其他现代哲学学派更大的实际
影响,这并非出于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的宣传,而是见证于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一百多年出现的历史事实。马克思主义在发
展中当然会遇到失败和挫折。但这往往不是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失
败和挫折,而是一些人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来意义所必然受到
的惩罚。其中*突出的例证莫过于前苏联的解体。因为解体的真
正原因是前苏联当局对外实行霸权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对内实
行极权主义的政策,这些都背离了当代世界和前苏联社会发展的
基本趋势,尽管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却背离了把现实生活和
实践当作核心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一些原来由共产党
执政的国家之陆续遭到挫折原因同样在此。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尽
管有些失败和挫折,但并不证明马克思主义已失去生命力。马克
思在西方之被评为世纪伟人,萨特、德里达等西方*著名的学者
之高度评价马克思主义,主要原因也正在此。
    至于实用主义产生的影响,可以从美国人民在不长的历史时
期内几乎从空地上把美国建设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来说明。
实用主义虽然不是唯一的美国哲学,却是美国*有代表性的哲
学。欧洲各国的哲学大都曾传人美国,并在美国占有一席之地,
有的(例如分析哲学)在特定时期甚至可能在哲学讲坛占有支
配地位。但它们几乎都毫无例外地被实用主义所同化,成为实用
主义的组成部分。就实际影响来说,实用主义在美国哲学中始终
占有优势地位。一些美国哲学家也承认,美国人不管其口头上拥
护的是什么样的哲学,但骨子里相信的仍然是实用主义。只有实
用主义才是美国建国以来长期形成的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而实
用主义的*大特色就是使哲学从玄虚的抽象王国转向人所面对的
现实生活世界。实用主义的主旨就在指引人们如何去面对现实生
 活世界,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各种疑虑和困扰。实用主义当然具有
各种局限性,人们也可以从各种角度去批判它,但正是实用主义
使美国能在许多方面取得成功,这大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在美国以外,实用主义也能产生广泛而长远的影响。这在中
国可以说是*突出的了。自从实用主义传人中国以来,它的关注
现实生活和实践的根本特征使它产生的影响远远超出马克思主义
以外的任何其他哲学流派。五四时期输入中国的西方哲学流派除
了实用主义以外,还有实证主义、生命哲学,马赫主义、新康德
主义、逻辑分析哲学等众多流派。当时访问中国的西方著名哲学
家,除了杜威以外,还有罗素等人。但他们的影响主要只是在相
关学科的少数知识分子中。而杜威及其实用主义的影响则遍及思
想文化的众多领域。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当时访问中国的杜威
本人还是杜威的中国学生胡适等人,其对实用主义的宣传远远超
越所谓纯哲学的领域。他们所作的主要不是教人去研究实用主义
的哲学理论体系(事实上实用主义不同于其他哲学,它没有这
样的体系),而是引导人们去研究如何解决中国所面临的各种现
实问题。胡适当时所提倡的“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是符
合实用主义的真谛的。这倒不是说实用主义拒绝任何主义。事实
上美国实用主义凝聚了美国建国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一整
套原理原则。杜威在谈论各种现实问题时都紧紧依据其实用主义
的根本原则。因此我们说杜威的实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有着原则
的区别。但杜威不同于其他许多哲学家、特别是近代哲学家,他
从不把原则、主义绝对化,而竭力使它们与现实生活和实践联系
起来。杜威当时在中国的讲演*吸引人的是关于科学、民主、教
育等现实问题的论述,而这些论述都很有现实生活和实践的针对
性,正好适应了五四时期中国先进分子对科学和民主等的诉求,
所以对推动当时的新文化运动起了重要的作用。
    实用主义超越纯思辨领域而关注中国的现实问题的特征,使
 它卷入了现代中国社会的政治和文化冲突,与马克思主义长期处
于对立的地位。它也必然受到在中国占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马克
思主义者的批判。然而这种涉及政治和文化等领域的现实问题的
批判反过来又使这些领域受到实用主义的影响。实用主义所主张
的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与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方法往往发生重
叠,以致人们有时难以明察它们之间的区别。毕竟人们在面对现
实问题时,除了应当关注一般原则外,还应当关注、甚至首先应
当关注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究如何使问题的解决既能符合社会和
公众发展的利益,又能保障个人的合理要求。例如,在向市场经
济体制转向时,应当首先关注的是如何发展市场经济,至于
“姓社”“姓资”的问题可以暂时搁置,放在市场经济建设的过
程中去解决。而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建设市场经济的
方法)方面,实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之间仿佛存在着一种张力。
因为,二者都把现实生活和实践放在首位,都主张一切从实际出
发,都反对各种形式的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因而二者之间在解
决现实问题上可以殊途同归。其实,即使就原则而言二者并非在
一切方面都是针锋相对的。例如,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是保障社
会和个人的共同得益,而就杜威而论,他的实用主义从来不主张
在损害社会、公众利益的条件下去维护个人私利。相反,他一直
提倡私利要服从公益,个人和社会应当相得益彰。其实,杜威的
社会理想也并不是维护现存有资本主义,而是建立一种能保障社
会成员的具有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使他们受到平等和公正的对待、
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的“伟大共同体”(Great community)。尽管
杜威的这种理想社会在现存资本主义制度下并不能实现。但它仍
能获得社会上许多阶层的人的同情,杜威也由此被认为是资本主
义制度下的社会改革家。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在不同程度上接
受和利用实用主义的人,并不都是资产阶级庸人和鸡鸣狗盗之
徒,也包括许多忧国忧民和务实求真之士。这也就是为什么实用
 主义在中国会有挥之不去的影响。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当然应当克服从左和右的方面对马克思
主义的扭曲,在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形势下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并坚持用它来当作一切事业的指导思想。因为这无
疑是使中国的各项事业取得更为辉煌的胜利的基本保障。但与此
同时,对杜威的实用主义不仅不要简单拒斥,反而应当在防止其
消极作用的条件下充分研究其可能发生的积极作用。
    关于杜威的实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值得从
各种不同角度和层面上来研究的重要问题。从把生活和实践的观
点当作哲学的根本观点来说,二者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殊途
同归。它们在一般哲学理论上是否也有共同之处呢?这是中外学
者已在开始探讨的问题。一谈到将马克思的哲学与杜威的实用主
义作比较,人们总是想到杜威对马克思的态度以及杜威的实用主
义理论与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是否有共同之处。但从事这种比较
往往会遇到较大困难。生活在19世纪的马克思不可能预见到20
世纪才进入盛期的杜威,而杜威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原本地研读
过马克思本人的著作。因此,很难从他们的论著中找到直接相互
印证的材料。但是,如果将马克思的学说与杜威的学说都体现了
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代发展的趋势、都是对近代哲学思维方式的
扬弃和超越来说,仍然可以找到他们之间的重要的共同之处。例
如,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所谈论的自然界实际上就是马克思所强
调的那个人化的世界。杜威在肯定自然界不以人的存在为转移而
自在地存在关的前提下提出的关于主客(有机体和环境)相互
制约、主体的创造性和能动性的理论与马克思所阐释的辩证法至
少是不直接抵触的。杜威的“伟大共同体”虽然不同于马克思
的共产主义,但至少他自己把它当作是超越现存资本主义的一种
努力。这里的关键仍然是我们应当怎样看待马克思的哲学和杜威
的实用主义哲学的根本意义。如果按照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
 科书的结构来理解马克思的哲学、按照近代哲学的眼光去看待杜
威的哲学,则二者除了对立以外很难还有其他。但如果按照马克
思的哲学的根本意义去理解马克思的哲学,按照实用主义的根本
意义去理解实用主义,那这两种哲学作为体现现代哲学发展趋势
的哲学,在一些重要方面可以说殊途同归。
    根据我的了解,国内学术界近年来对杜威思想的兴趣日益浓
厚,有的专家在承担各级相关科研课题,有的专家在指导研究生
以杜威思想为选题从事专门研究,《杜威文集》的翻译工作也已
经有条不紊地展开了。王成兵教授一直对实用主义哲学有着很浓
厚的学术兴趣,很多年来一直没有中断对杜威哲学的关注。他这
次所选编的文集也是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集所收集和
整理的文章涵盖了比较丰富的内容,既讨论了杜威哲学的文本解
读问题,也讨论了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如何把握杜威思想自身的当
代意义问题,还讨论了杜威哲学与当代哲学派别和思潮的关系问
题,同时也从中西哲学比较的角度展示了杜威哲学的当代价值。
我与其中的部分作者有过学术上的交往,对于他们的研究工作也
有所了解。我相信,不管读者们*终是否认同这些作者的观点,
都会感受到这些作者确实是以自己的研究方式做认真的研究工
作,在对杜威哲学进行严肃的思考。希望他们的研究工作对我们
的杜威哲学研究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杜威与罗蒂之间的实用
    主义与自由主义
    理查德·舒斯特曼(Richard Shusterman)著
    整个里根主义的80年代以及进入后苏联的90年代,罗蒂
一直用实用主义来赞扬和保卫当代美国民主的优点,同时鼓吹
他称之为“后现代资产阶级的自由丰义”的政治哲学。①罗蒂
 经常援引杜威作为其灵感的源泉,经常求助杜威的论点来证
明其合理性。罗蒂声称他的自由主义完全是“杜威自由主义
的延续”,他把他和杜威的不同,定位在“对自然科学和其
他文化之间关系的说明上,以及根据词语和句子而不是根据
观念和经验来说明再现主义对反再现主义的问题上”(ORT
16)。更直率地说,罗蒂拒不接受他所领会到的东西,与杜
威赋予自然科学超过书写文化之上的特权是一样的,正如他
拒绝像杜威所做的那样赞同在像经验或观念之类的非语言实
体中进行交流的哲学。除去这些差异,罗蒂声称他会一直鼓
吹“杜威曾梦想的……[同一种]民主的、进步的、多元的
社会”(ORT l 3)。
    通过赞扬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以及谴责左派知识分子自命不
凡却毫无用处的“破坏性”,罗蒂的自由主义触犯了全世界的马
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激进分子。但是,它也让许多信奉杜威
的美国自由主义者感到震惊。对于杜威那彻底和明确的反资本主
义自由主义被如此扭曲和同化为“对现状的辩解
(apologia)——iE好是杜威断定为那种‘不得要领的和注定毁
灭的’自由主义类型”,像理查德·伯恩斯坦这样一些长期朋友
和实用主义同道们为此感到十分沮丧①。伯恩斯坦反对罗蒂这种
自以为是的观点: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只需通过少量“改革者
的修补”来进行小范围改进(ORT 16)。他援引了杜威的著作
《自由主义和社会行为》(Liberalism and Social Action,1935),这
本书激烈强调“现在自由主义必须变得彻底,‘彻底’意味着对
在体制建设中彻底改变的必要性,以及促成这些变化的相应行为
的理解。因为在实际情形所具有的可能性与实际情形自身之间的
  鸿沟是如此巨大,以至于支离破碎的政策不能特别担负起二者的
桥梁作用。”①
    鉴于今天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并没有真正可供选择的办法,罗
蒂的回应是:把坚持杜威激进主义的当代尝试当作空洞的“怀
乡练习”而不予考虑(SH 22)。他蔑视激进的知识分子将自己
扮演为受社会关注的受压迫者斗士的方式,他们彻底改革的总体
理论其实并未触及到具体的政治现实和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而
只是用来满足他们作为前卫革命者的自我形象——其特殊、深奥
的知识可以拯救世界。
    这里,我将比较罗蒂和杜威的自由主义,其间特别注意他们
对当代自由社会中自我实现的哲学生活这个中心问题的意义。我
做比较的目的不是要去评定罗蒂的忠实度,也不是去校正杜威观
点的纯洁度。对于实用主义的前瞻精神而言,这种历史纯粹主义
是错误的。在试着理解杜威的彻底自由主义是如何发展成为罗蒂
的保守主义时,我希望通过让他们两人的观点交锋,以提出一个
更为均衡的自由主义。
    为了探寻他们之间差异的更深的哲学根源,我将考虑诸如此
类的问题:自由的本质、偶然性、哲学证明、审美统一性的价
值、自我的社会建构以及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此外,由于实用主



一位真正的美国哲学家(美国学者论杜威) 作者简介

p>主编简介
    王成兵,1 961年生于安徽省长丰县。
1 979年考入南开大学哲学系,先后在南开大
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
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
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
计划”入选者。曾经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
学系和加拿大艾尔伯特大学哲学系研修。主
要研究美国实用主义哲学。近年来在国内外
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和译文30多篇,出版有
《当代认同危机的人学解读》、  《实用主义
在中国》(与杨寿堪教授合作)等著作,单
独或作为主要译者翻译了《后现代精神》、
《教育的终结》、《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
的形成》、《维特根斯坦》、  《大哲学家》
等学术著作,参与了《20世纪西方哲学名著
导读》、《对人的哲学理解》、  《冲突与选
择——现代哲学转向问题研究》、《现代西方
语言哲学》、《现代西方哲学源流》、  《20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