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足音-直升机的世界

中国足音-直升机的世界

作者:周日新
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183
本类榜单:工业技术销量榜
中 图 价:¥16.2(4.9折) 定价  ¥33.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足音-直升机的世界 版权信息

  • ISBN:9787811241563
  • 条形码:9787811241563 ; 978-7-81124-156-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足音-直升机的世界 节选

蓝天去放飞想象
王直华
    在航空界,我有一批朋友。这些朋友,有年老的,有年轻的,有
航空工程师,有航空科普作家,有航空人文学者。航空界的书事,他们做了
不少。这一次,是甘立伟做主编,周日新、倪先平、王钟强、李成智执笔,
出了一套科普书《直升机的世界》,共有三册,分别为《岁月之旅》、《扶摇
直上》和《中国足音》。他们知道我是爱看书的人,就送来彩样给我欣赏。读
着朋友们的新作,一些强烈的感想油然而生。
     
    纵深是一种美。为什么哲人说“凝视月亮,你会生发灵感”?原
因之一就是,月亮与我们有距离,从地球到月亮有令人遐想的纵深美。
月亮在太空遥远的深处,加上玉盘、玉兔的优美形象,她便成了诗人灵
感的源泉。
    再说我们头顶上的蓝天。蓝天有莫测高远的纵深,又有鸟儿们翱翔蓝
天的启迪,于是她就成了人类放飞想象的理想空间。看吧,“飞天”,那是中
国古人的“天使”形象;天使,那是欧洲古人的“飞天”想象;中国古代的
竹蜻蜒,是百姓手里的飞天玩具;达·芬奇在1 5世纪末设计的直升机草图,
是艺术科学家笔下的天使翅膀。环顾世界航空历史,我们内心惊叹人类想
象力的火光何其璀璨,人类直上蓝天的理想殊途同归——我们要飞上蓝天,
我们要直升蓝天  环顾世界航空历史,我们分明看到,人类的科学大旗上写
着“同一个蓝天,同一个想象”。这与今天五环标志上“同一个世界,同一
个梦想”的口号何其相似乃尔环顾世界历史,我们为人类的智慧欢呼:多
么可爱,这“和而不同”的人类!
    纵深就是想象力;想象就是创造力。《岁月之旅》让我邂逅了一位德国
科学家弗莱特纳,他是一个有思维纵深的人。他的想象之奇妙,他的思维之
放射,让我在阅读时想为他叫好。
    事情得从大家熟悉的体育运动说起。在排球和乒乓球赛场上,许多
球手会打出“飘球”。这时,球会向一个方向旋转,它的运动轨迹就
画出了一条弧线。在足球场上,极具观赏性的香蕉球,也是这样踢出来
的。19世纪中期,德国科学家马格努斯对飘球做出了解释。他指出,球
的旋转导致球的上下两侧气流的气压不同,使球飘忽不定。
    20世纪20年代,弗菜特纳沉醉于船舶推进的研究。他想到那飘忽
的球。他决定把马格努斯效应用到船上。他设想,在船上竖直安装一个
巨大的圆柱体,当圆柱体高速旋转的时候,侧向风在柱体前后形成气压

差,船舶就会被推动,就会向前进!
    弗莱特纳绝不是学院里的书生,只会论证。他是手脑并用的人,他
  是工厂里的实践者,他是大西洋里的搏浪者。1 926年,弗莱特纳设计的
  “巴登巴登”下水了,此行的目的地是纽约。它*引人注目的地方,是
  船上那两根50英尺高的“烟囱”。“烟囱”高速旋转起来,“巴登巴登”启动
  了。就是靠着马格努斯效应,5月9日,“巴登巴登”到达了纽约。
    奇特的动力,使这艘船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航空大师冯·卡门和物理
  学大师爱因斯坦都对“巴登巴登”表示称赞。虽然这种旋转柱体推进效率不
  高,并不实用,但是我们不能不感叹,弗莱特纳的思路何其高妙,他的想象
  力何其精彩1 20世纪30年代,弗莱特纳开始研制直升机。他的著名作品是
  “蜂鸟”,它是**种在设计时就有明显军事目的的直升机。
    阅读《直升机的世界》,我激情地欣赏着人类的想象力。那些直升机的
  发明家、设计者,都跟弗莱特纳相似,有着动人的头脑风暴故事。这三册书
  各有主题,又有一个相同点——述说创新的历程。这是一套歌颂想象力、启
  发想象力的书。
    1907年,法国人保罗·科尔尼研制出“飞行自行车”。它靠自身动力垂
  直升空,并在空中连续飞行20秒钟。—飞行自行车”是人类**架直升机,是
  1903年之后,在载人飞行器方面取得的又一突破。到今年,直升机已经走过
  了百年征程。
    我国的直升机事业,也已经“年过半百”。1957年,西北工业大学决定
  开设直升机专业。我国直升机事业元老级人物王适存,那时正在莫斯科航空
  学院直升机专业留学。1 961年,他在副博士学位论文中,提出直升机旋翼在
  前进状态飞行时涡流的算法。这个算法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被称为“王
  适存涡流理论”。
    王适存现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他曾经这样说:“每年,我都对考
  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直升机专业的新生说两句话:直升机,**,它是‘万
  用’的机种;第二,它是‘万岁’的交通工具。”朴实无华的一席话,令人过
  目不忘。直升机事业是老教授终身无悔的选择。
    在我的记忆中,类似的感人故事还有一个。北京大学中文系一位教
  授,每年秋天开学时,都对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新生说这样一句话:大家
  对自己献身的中文专业,要怀着敬畏之情。“万用”是社会上、空间上的全方位,“万岁”是时间上的全方位。面对驰骋于全时空全社会的直升机事业,
谁能不敬不畏!王适存的“万用”、“万岁”表达的就是对事业的敬畏之情。
    直升机领域无数的拓荒者,都与王适存一样,拥有科学与人文和谐一体
的魅力。此刻,我们忆起爱因斯坦的教育观念:“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
标: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
    三
    我发现,这一群作者有一个特点:明白读者的“不明白”。
    《岁月之旅》分册中的《直升机旋翼产生升力的奥妙》这一节讲述的是
读者*感兴趣的问题。作者层层设问,层层释疑,不仅说理清楚,而且读来
畅顺。看得出来,作者很了解青少年或者外行读者,知道他们的疑惑之处。
读这一节的时候,我想起了一句有趣的话:“明白不明白的人为什么不明白
才是真明白。”
    人们常常把“直升机”说成“直升飞机”。这可能是千千万万国人在直
升机领域*大的“不明白”。文章首先告诉读者,飞机与直升机的区别是,飞
机用的是“固定的机翼”,直升机用的是“旋转的机翼”。看到这样的解释,
我想称颂:“传播是一种艺术”。大家很困惑的一些事物,比如怎么区分新石
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怎么区分大理石与花岗岩,都可以用一句话说明白。
    “旋翼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不把旋翼设计成一个大圆
盘?”“旋翼的桨叶是不是越多越好?”这接踵而来的什么、怎么、为什么,
调动起了读者的阅读动机,让你欲罢不能。坐过飞机的人很多,乘过直升机
的人就少得多,人们很希望了解直升机的速度、高度、续航时间的世界纪
录。这些问题或内容设计得非常好,因为它是读者自己曾经想过、不明白又
急于知道的问题。这让我想起余秋雨的一件往事。一次,记者问他:“你的
书为什么总是很畅销?”余秋雨用一句很富哲理的话回答:“我写每一封信
的时候,都深知这信是写给谁的。”读着《直升机的世界》里许许多多趣味
盎然的问题,我萌生了一个感想:这些作者太了解他们的读者了。
    有人说“我的设计,是为你做的。”科学是我们;艺术是我;设计是我,
更是你。为读者写科普,是不是跟设计有点像?
    四
    在这个写作团队里,用得*多的一个词是“碰撞”。气象专家戏言
“天气预报是讨论出来的”,作家戏言“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如今甘立伟他们戏言《直升机的世界》是碰撞出来的。他们碰撞出的一个理念,
是“写故事”。《直升机的世界》的作者,为我们讲述了那么多动人心
弦的故事。许多故事,我看过一遍之后,便能够再讲给别人听。故事把
读者带进发明、探索的过程,使读者领略发明、探索的快乐,正所谓“人
生如旅程,情趣在路上”。
    甘立伟先生对我说:“丛书名、书名都是碰撞出来的。”大家对第
2册的书名一直不满意,这事让一位编委知道了。他想起《庄子·逍遥
游》句“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想起李白的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就用“扶摇直上”!我听了高呼:“精彩,精彩!”
为什么?  “扶摇”指“盘旋而上的旋风”,在这里比作直升机非常贴
切。另外,丛书第2册讲的是五花八门的直升机应用,用“扶摇直上”,
给人强烈的动感:执行任务的直升机升天了!其三,标题“扶摇直上”
展示了丛书的创作理念:在科学普及中感受深厚璀璨的中华文明,感受先
人的丰富想象力。
    《直升机的世界》的主编与作者,深谙学术,了解读者,长于表达。特
别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还习惯于“碰撞火花”。《直升机的世界》的概念精准、
问题引人、故事感人,正是得力于作者团队的综合素养。
    五
    阅读科普图书,我们获得了许多新的知识,那无疑是宝贵的。如果
你能从阅读中获得艺术的感染、人文的熏陶,那就更值得祝贺。爱因斯
坦说:“伟大的科学家和伟大的作曲家在这一点上是相同的,他们都是伟
大的诗人。”我们的职业五花八门,我们绝大多数人不是诗人,但是有
一点是相同的,我们都应该拥有诗人那般的直觉、灵感和想象力。达.
芬奇、爱因斯坦、冯·卡门、弗莱特纳的故事,都诉说着这样的道理:
杰出科学家都是具有敏锐直觉、丰富想象的活生生的人。建设创新型国
家,需要具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新一代。培养具有直觉、灵感和想象
力的青少年,是教育家的使命,也是科学家、工程师、科学作家和科
普作家的责任。
    仰望蓝天,我们思索那坚苦卓绝的岁月之旅;仰望蓝天,我们领悟
那惊天动地的扶摇直上;仰望蓝天,我们聆听那开拓创新的中国足音。
我愿意看到,众多的读者跟着《直升机的世界》,去仰望蓝天,去放飞想象,
去创诰明天。 1997年9月,在畅游于长江三峡的一艘游轮
的甲板上,出现了不少金发碧眼的“游客”,他们
观赏三峡两岸的美丽风光,指指点点,兴致勃勃。
但是他们并不是外国旅游者,而是参加我国直升
机领域**次大型国际研讨会——97’中国直升
机国际研讨会的代表。他们*感兴趣的并不是三
峡美丽动人的风光,而是中国直升机事业的美好
前景带给他们的巨大商机。
    1997年9月l 5日一l 9日,由中国直升机公
司和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国际贸易局组织策划,
经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简称国防科工委)批
准,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了
97’中国直升机国际研讨会。中国航空工业总公
司、湖北省、武汉市政府主要领导出席开幕式并
讲话。美国西科斯基公司、波音直升机公司和贝
尔直升机公司,法国欧洲直升机公司,意大利阿
古斯特公司,美国联邦航空局(FAA)驻京代表及
我国军民口用户、领导机关和直升机主机厂所等,
共计29个单位的74名代表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
的主要议题是:世界直升机技术发展的历史及趋
向;世界先进国家直升机空域管理状况及经验;直
升机适航管理与研究;世界直升机市场演变及走
向;培育和推动中国直升机市场发展的建议和措
施。18位代表作了大会报告,14位代表在讨论中
发言。这次会议,除开幕式在武汉召开外,其他议
程都是在长江游轮上进行的,因此有了本文开头
那一幕情景。
    世界*大的直升机公司之一——美国西科斯
基公司副总裁马隆先生的发言颇有代表性,他说:“近10年来,中国一词同航空业的发展如同义语,
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两位数的增长,伴之以经济繁
荣而产生的对运输通信的需求以及巨大的人口,
都使中国成为航空市场上的热点,中国各航空公
司的营运载客干米(RPK)在过去的l 0年里以20%
的速率增长,飞机的实际拥有数量增长了3倍。与
此同时,随着陈旧过时的俄国设备为越来越多的
西方现代化设备所取代,中国的机队也变得更加
有效率,也更加安全。尽管今后几年内,这样高的
增长率会或多或少地有所降低,但即便是这样的
增长率,也仍然会令整个世界嫉妒。”
    出席研讨会的有许多西方国家公司的代表表
示,如果他们对中国市场没有信心,就不会专程
前来与会,他们将支持并积极协助中国的直升机
行业。
    中国直升机工业自1956年10月16日建立至
今已有50余年,50年的历史是一部自力更生、艰
苦奋斗的历史,也是一部以我为主、大胆吸取国外
技术、积极刨新为我所用的历史。同时,中国直升
机工业的多种国际合作模式亦给自身带来更为广
阔的发展空间。
    首先,引进生产专利是中国直升机工业*初
的一种合作模式。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引进了
苏联米-4直升机生产技术,直5直升机的仿制成
功,建立了中国直升机工业的基础。20世纪80年
代初期,中国直升机工业为了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再次以引进生产专利的形式对外合作,从法国引
进了“海豚”直升机生产专利,制造出了直9直升
机,打造了中国直升机工业新的技术基础。在直9
直升机的平台上,又研制了多种型号的军民用直
升机。
    其次,是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和转包生产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中国通过国际项目,
学习到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以这
种方式进行的合作项目有ECl20B直升机、S-92
直升客车”直升机和A109E直升机对意合作项目
哈飞公司与加拿大贝尔直升机有限公司于
2003年9月18日在北京签署了“贝尔M430直升
机机身和大部件供应商的合同。
再次,是风险合作模式,通过参与国外共同
研制型号的全过程,并参与市场营销工作,全面
提升中国直升机研制、营销和市场运作能力。国
际合作的锤炼,拓宽了直升机工业参与国际合作
的领域。2005年12月5日中法双方在法国戏剧片
签订先进中型多用途直升机研制合作合同、中国
总理温家宝、法国总理德维潘出席签字仪式,中
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总经理张洪飚代表中方
在合同上签了字。这是中国在直升机国际合作中首次拥有50%的合同份额,进入完全平等合作研制的新阶段。
制的

 



中国足音-直升机的世界 作者简介

p> 周日新,编审。1940年2月24日生于沈阳。1959
午起在沈阳飞机工业公司工作,1980年调航空工业部,
历任副处长、处长、航空航天工业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
《中国航空报》总编辑。现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
司科技委专职委员,《航空档案》总编辑。主要著作:《航
空人》、《未来的交通》、《科海奇观:交通纵横)》、《长空
之吻——百年飞行大观》、飞行探险系列丛书《(极地探险》
等4册;合著《当代中国的航空工业》(中英文版)、《当
代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航空春秋》、《航空人物志》、
《e时代N个为什么·交通》、《(中国航空史》(第二版);
主编《中国航空工业要览》、《中国航空工业40年》以
及《百年航空系列科普丛书》(10册);制片、撰稿电视
片《中国航空工业巡礼》3集;撰稿电影《中国航空工业)》
1部。在中央、省部级报刊发表各类新闻、杂文作品合
计约150万字、摄影作品200余幅。
    倪先平,湖南祁阳人,1956年3月5日出生。工学博
士,自然科学研究员,国防科技工业突出贡献专家,国
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
公司副总工程师,十国航空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航空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副主任,直升机专业委员会
和可靠性专业委员会副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