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灵元气社
-
>
县中的孩子 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
>
(精)人类的明天(八品)
-
>
厌女(增订本)
-
>
这样学习才高效/杨慧琴
-
>
心理学经典文丛:女性心理学
-
>
中国文化5000年
变迁中的彝族社区-以可邑为例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5089840
- 条形码:9787105089840 ; 978-7-105-08984-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变迁中的彝族社区-以可邑为例 本书特色
社会学与少数民族发展研究丛书/钱宁◎主编
《内源发展与少数民族社区重建》/钱宁著
《变迁中的彝族社区——以可邑村为例》/彭多意崔江红等著
《文化与发展的践行——平寨故事》/张和清张杨古学斌杨锡聪编
《鸟瞰与虫眼——多维视域中的发展理论》/章立明著
《中国一东南亚跨界民族发展研究》/刘稚著
变迁中的彝族社区-以可邑为例 内容简介
本丛书的研究,除了传统的理论阐述、问题分析、田野调杏外,还包括了一些方法论与研究路径的新探索。这其中,以参与式的行动研究为基础的社区发展研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具体生动的实证资料,使我们以一种更为直观的方式观察、体验并认知少数民族社区在现代化背景下的变迁,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力量的冲击下遭遇到的困惑与危机;也帮助我们更深切地认识到发展对于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构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和挑战。这对于习惯于传统的以简单现代化的方式讨论发展问题的研究来说,提供了一种“另类”思考的路径。
变迁中的彝族社区-以可邑为例 目录
变迁中的彝族社区-以可邑为例 节选
nbsp; 序
将社会学与少数民族发展研究结合起来,通过对少数民族社
会、特别是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探
索社会学研究的本土化并从中发展出以地方性知识为基础的社会
发展理论与方法,是中国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传统。早在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的先驱和开创者们就
把社会学的研究与少数民族经济与社会的结构和变迁问题紧密结
合在一起,探索社会学本土化研究的路径,产生了诸如吴文藻、
费孝通、杨璧、田汝康等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社会学家。其
中,由费孝通先生创办的“云南大学一燕京大学社会学实地调
查工作站”(1940—1945年)所开创的“魁阁精神”(潘乃谷、
王铭铭编:《重归“魁阁”》,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标志着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发展的一个时代的学术风范。
在“魁阁”这一具有巨大社会学学术使命和象征意义的精神的
召唤下,一批对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发展抱有坚定信心的年轻学
者聚集在一起,“在艰苦的条件下求索,作出为后世所不及的贡
献,为中国学术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王铭铭: 《继承与反
思——记云南三个人类学田野工作地点的“再研究”》,《社会学
研究》,2005(2)]他们的研究成果成为中国和国际社会学研究
典范,同时也为中国社会学研究开创了一个重要的学术传统,这
就是研究少数民族社会的变迁,并且将学术研究与少数民族的发
展紧密结合,以学术研究来为边疆少数民族社会的发展服务。而
这一传统的形成,正是老一辈社会学家在以云南及西部各少数民
族社会为对象的研究中创造的。它构成了中国社会学研究的重要
组成部分,也代表了社会学研究中国化和本土化的一个重要方
向。他们所作出的贡献成为我们今天中国社会学研究的基础。
云南大学地处祖国西南边陲,面对的是具奇异特征的边疆多
民族社会。如何对这一被称之为“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资源宝
库”的多元结构与多元文化的少数民族社会开展研究,将老一
辈社会学家们开创的传统继承下来,一直是云南大学社会学研究
所追求的目标。1979年国家恢复社会学学科设置以来,云南大
学积极发展多民族地区的社会学研究,利用云南特殊的地理文化
区位优势和本校多学科的学术资源,整合各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
的力量,开展以当代少数民族社会经济与文化、社会变迁与社会
现代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研究,在边疆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经济与
政治、宗教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中取得一系列成果。进入2l世
纪,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对外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大,少数民族
社会的发展获得越来越多的机会,也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探索
在全球化与市场经济背景下如何促进边疆多民族社会的发展,也
成为云大社会学必须要研究的重大课题。为此,云南大学社会学
的学术团队发挥个人专长,针对少数民族发展中面对的经济、文
化和社会问题,从不同层面开展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在市场经济
和全球化背景下研究少数民族发展的成果。这些成果既有宏观社
会发展理论的探索,也有以社区变迁为着眼点、通过口述历史和
个案研究的方式,对少数民族社区发展和社会变迁进行田野观察
和实证分析,还有对跨境民族发展的特殊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
研究。这些力图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反映乡土社会与现代性的关系
并对之作理论解释的研究成果,代表了云南大学社会学学科将本
土问题与社会学研究相结合的努力。
与此相联系的是,这些成果从一般理论探索到少数民族社区
变迁的实证研究,不仅是在不同的社会层面探索少数民族社会在
当代背景下的发展和变迁,也是一个多种研究方法结合,试图通
过不同方法的运用,探索在文化与社会多元性环境中开展以复杂
性为特征的多民族社会发展研究,从多维视野的角度,对具有复
杂性特征的少数民族发展问题作出新的思考,提供新的思路。因
此,本丛书的研究,除了传统的理论阐述、问题分析、田野调查
外,还包括了一些方法论与研究路径的新探索。这其中,以参与
式的行动研究为基础的社区发展研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具
体生动的实证资料,使我们以一种更为直观的方式观察、体验并
认知少数民族社区在现代化背景下的变迁,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
力量的冲击下遭遇到的困惑与危机;也帮助我们更深切地认识到
发展对于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构成了什么
样的影响和挑战。这对于习惯于传统的以简单现代化的方式讨论
发展问题的研究来说,提供了一种“另类”思考的路径。
对于传统的社会学研究来说,严格按照学科界限来寻求
“科学”的解决方案一直是研究者所遵循的范式。然而,当我们
面对的是多元而复杂的少数民族社会,学术的讨论不仅仅是单一
学科或单纯的社会学问题,而需要涉及经济、政治、国家与地
方、族群关系、文化传统和人们秉持的信仰和价值观等复杂问题
的讨论时,比较研究和跨学科的研究就成为本丛书的一个重要特
点,也是云南大学社会学在致力于少数民族发展研究的过程中,
寻求方法论突破的一种尝试。、因此,本丛书的各位作者在对少数
民族发展问题和发展理论的梳理中,没有局限于社会学的方法,
还采用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和民族学的方法,甚至在跨境民
族发展问题研究中,采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分析的方法来弥补
传统社会学方法对小型的、多元的和复杂的少数民族社会研究的
不足,通过跨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来呈现并解释少数民族发展
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我们希望,这样的尝试将帮助我们克服以主
流文化的眼光看待少数民族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的发展的习惯,用
简单现代化的观点解释这种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道路,通过
“另类”思考来丰富社会学对少数民族发展的认识,在社会学研
究本土化的探索中发现更多的路径。
在今天中央倡导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
大背景下,这样的探讨尤其具有特殊的价值。因为,科学发展观
的实质,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
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把它落实到少数民族地
区的社会发展上,一方面是要积极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
会的现代化,从根本上解决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事实上
存在的差距;另一方面则要在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协
调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关系,用和谐发展的理念推动民族
地区的发展,使他们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下,得到
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就此而言,开展少数民族发展问题的社
会学研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
探索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多样性条件下的现代化发展途径的一种尝
试。当然,这种探索也许会出现困难和曲折,也可能不成功,但
是,正如中国名言所说,“失败者,成功之母”。科学的探索正
是在各种“试错”的过程中进步的。如果我们能在这一探索中
“失败”,也可以对中国社会学发展提供某种有益的“教训”。
主编谨识
2007年1月
第四节纠纷与解决方法
一、纠纷种类
(一)土地使用侵占纠纷
土地使用侵占纠纷主要发生在承包田相邻的两户村民之间以
及房屋和宅基地相邻的两户村民之间。2005年6月发生在村民
段××和村民毕××两户村民之间的纠纷就是起因于土地使用侵
占纠纷。纠纷原因是村民段××在修筑田埂时侵占了村民毕××
的田,双方因此发生了土地使用侵占纠纷,村民毕××为了维护
自己的合法权益,就向村民小组递交控告书。
发生在邻里之间的宅基地使用纠纷也是土地使用侵占纠纷
的一种。在2005年7月,村民刘××与村民龙××两家之间
就因为土地使用侵占而发生纠纷。据刘××反映,龙××将柴
堆在走道上,在近几年内借盖烤房之机,得寸进尺,占用了一
部分走道路面,致使刘家无法从走道通过。特别是晚上看不见
的时候,从走道通过会撞到柴堆,因此要求村民小组加以
解决。
(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纠纷
发生在父母及子女之间的纠纷主要有两种情况:**种情
况是为分家而产生的纠纷;第二种情况是赡养方面的纠纷。村
民杨××与母亲之间在2004年就因为母亲年迈,弟弟身带残
疾拖累了自己而与母亲和弟弟发生了纠纷,*终以分家而结
束。发生在赡养方面的纠纷过去有,但近几年来基本上没有发
生过。
(三)兄弟姐妹之间的纠纷
兄弟姐妹之间的纠纷主要有两种情况:**种情况发生在分
家时,因为财产分配不均而发生的纠纷。另一种情况是赡养方面
的纠纷。
(四)邻里之间的纠纷
邻里之间发生纠纷主要是因为公共场所的使用以及一方对另
一方的权利的侵犯而发生的。上面提到的发生在村民刘××与龙
××之间的纠纷就属于邻里之间的纠纷。
二、解决方式
(一)正式的解决方式
在可邑,正式的纠纷调解有村社干部组成的调解委员的调解
和法院的调解。作为正式的纠纷调解方式,村社干部组成的调解
委员会的调解首先由纠纷一方向村民小组递交控告书,然后村党
支部会同村民小组组长、副组长及纠纷双方所在社的社长到纠纷
发生现场所在地进行调解。调解委员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
村民解决纠纷。以下是村民与田地纠纷有关的控告书及调解书。
控告书
被告人:可邑村民小组第二社村民段××。
原告人:可邑村民小组第二社村民毕××。
事由:可邑村民毕××,在包产到户分土地时,在自努色农
古分得一块耕地,段××家也在我家耕地上分得一块地。然而,
经过几年的雨水冲地,石埂被冲倒,由于我家在挖地边水窖时挖
来的土都挡在石埂脚,今年他家在支砌地埂时不按原来的旧地埂
支砌,而从我家土地面积起支砌,至此,占用着了我家耕地面
积,因我家也要种庄稼过生活,我要求他家拆除现支砌的地石
埂,重新从老地埂支砌,望可邑村民小组给予解决为谢。
控告人:毕××
2005年6月26日
民事调解书
经2005年6月27日可邑村党支部、村民小组对毕××的上
诉书,自努色努公(就是控告书中所说的“自努色农古”。)段
××和他家的耕地一事的调解,村干部遵守同等对待、公正处理
的原则,根据上诉书和纠纷两家现场各自说明的理由,经过考虑
各自的意见和建议,将总调解处理如下:
(1)纠纷双方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小事化小。正确对待,
互相退让。
(2)现已支砌石埂保持原状,不动。
(3)冲倒部分的石埂重新支砌时,不许移动占用毕××家
的上点耕地。只能保持原来的石埂位置支砌。
(4)前边土埂部分,必须保持现在状况,毕××不许多挖
多铲占过去。如果出现多挖多铲,土埂被挖倒,要求毕××家修
复原状。
(5)现在毕××家水窖边沿的石埂部分,以后倒下,段×
×自己修复,但毕××不能在石埂脚挖深,栽种只能保持现状。
- >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
¥28.3¥39.8 - >
姑妈的宝刀
姑妈的宝刀
¥13.5¥30.0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有舍有得是人生
¥14.4¥45.0 - >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13.5¥24.0 - >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25.4¥49.8 - >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15.4¥48.0 - >
回忆爱玛侬
回忆爱玛侬
¥9.8¥32.8 - >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9.9¥23.0
-
生活十讲
¥29.2¥68 -
羌族
¥5.4¥8.3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29.6¥52 -
手艺
¥18¥42 -
后浪 要命还是要灵魂:医病冲突中的跨文化误解
¥37.6¥60 -
珞巴族:西藏米林县琼林村调查
¥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