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精)方力钧作品图录
-
>
《藏书报》2021合订本
-
>
中外性文物大观
-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解读丛书·探索人类解放的新路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
-
>
襄阳府志(九品)
-
>
奇思妙想创意玩具书(精装4册)
-
>
大慈恩寺
美术史的观念 版权信息
- ISBN:7810831518
- 条形码:9787810831512 ; 978-7-81083-151-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美术史的观念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下两编。内容包括艺术理论的观念史还原、艺术进入历史、艺术的概念衍变、艺术史的分期与变化理论、艺术的心理学研究等十三章。
美术史的观念美术史的观念 前言
序言 在当代,知识分子所做的种种不负责任的事情中又多了一件,即写一些空洞无物的大作,让求知的读者枉费心神,浪费掉重于尺璧的珍贵光阴。在这种学术空疏的气氛中写作,一部真正呕心沥血的作品,则往往明珠暗投,被淹没在出版物的海洋之中。 邵宏先生就是怀着这种感慨著述的,因此,他这部书时写时缀地拖了五六年之久。我知道,他想写出新意,一方面,想澄清人们在所谓的文艺学中所固守的那些陈陈相因甚至被误用误解的观念,一方面又力图在西方美术史学史中拓出一条新的研究路线。我也深知,他为自己规定的任务何其沉重,又何其艰难,他谦虚的心灵又是如何常常使他掷笔长叹的。然而,他理想中的学术大师就在他的面前,他的心胸已被提到了一种高度,他也不甘心降低自己撰书的抱负,这也许就是他经常中断写作的原因。 不过,幸好有他的老师、当代中国设计理论的奠基者尹定邦先生的催促与鼓舞,这部让我们获益良多的著作才终于完成付梓。由于我也略知作者写作的甘苦和认真不苟,所以不揣冒昧,写了这篇短文,以表达我对作者的钦佩和敬意。 范景中 2003年10月20日
美术史的观念 目录
缘起
上编
**章艺术理论的观念史还原
第二章艺术进入历史
第三章艺术的概念衍变
第四章作为学科的“艺术史”及其相关学科
第五章天才、灵感与艺术家的身份确立
第六章趣味概念与批评标准
第七章风格与形式问题
下编
第八章艺术史的分期与变化理论
第九章文献编纂与作品研究
第十章艺术的心理学研究
第十一章图像学与图像志
第十二章艺术社会关系史
第十三章新马克思主义
参考书目
外文部分
中文部分
索引
以西文字母排列
以中文笔画排列
美术史的观念 节选
四
对于西方艺术思想史来讲,18世纪的学者就主张批评与提倡趣味之间所引起的争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认为存在着批评的艺术;这门艺术是自发的,批评的结果也是有效的。这种观点在18世纪的批评理论与实践中,由于批评家的崛起和批评著作引起广泛关注而得到确认。如本人就是一流大批评家的塞缪尔·约翰逊博士(SamuelJohnson,1709—1784)便十分推崇批评家的工作。约翰逊对当时有关读者反应和艺术趣味而展开的广泛讨论不感兴趣,而是强调批评的力量。对于趣味他说道:“趣味固然拘执,但又是变化无常的;当一个个论点说明不了问题时,时间老人却常常获胜。”约翰逊在批评中坚持两大原则:一是强调真实,怀疑虚构;二是强调道德真理,注重文以载道。由这两条原则出发,对艺术家而言,约翰逊认为文学“是现存客观事物和实际进行的活动的一种公正再现”,而小说家应该是“人类风尚的公正复制者”,而“摈弃和蔑视虚构是合乎理性的堂堂男子汉的态度”。他有句名言:“我情愿看一幅我所熟悉的小狗的画像,而不想去看人家给我看的任何寓言画。”这是他对“真实”的强调。至于对读者而言的道德真理性问题,约翰逊认为读者就是文学说教布道的受众。他说过,小说的宗旨在于“教人以免落入奸诈给无辜设下陷阱的手段……给人以对付欺诈的力量,使人不受引诱去干此勾当:通过假想的逻辑把必要的防身本领传授给青年,使之变得更加处处谨慎而又无损于德行”。约翰逊“文学不是模仿古代作家,而是再现一般自然,一般风俗或普通生活”的观点,得到肖像画家乔舒亚。雷诺兹爵士(SirJoshuaReynolds,1723—1792)的推崇,但却受到像威廉·布莱克(WilliamBlake,1757—1827)这类推崇想象、强调表现个别和特殊的浪漫主义批评家的猛烈抨击。
对于绝大多数批评家来讲,由于他们的传统来自亚里士多德(Aristotle,384—322BC)的《诗学》(Poetic),因此他们把批评看作是权威的、准确的、分析的。批评是一门艺术,它有技巧,需要实践;但是批评家和批评本身又经常陷入激烈的纷争之中。18世纪*有影响的两位哲学家将这门“艺术”置于批判的视野中,提倡从趣味的角度来判断批评。一位是大卫·休谟(DavidHume,1711—1776),他从怀疑论和经验主义的立场对待批评;另一位是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作为批判的哲学家,他一直试图为判断力寻求一个先验的基础。他们二人以及其他影响力稍小广些的人所作的努力,使批评家从美学的领域逃逸出来,并使人的趣味在美学思辨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休谟与康德都反对把批评看作是一门艺术。康德引用休谟有关批评的言论,休谟又是借用亚里士多德的说法。亚氏在《尼可马亥伦理学》(NicomacheanEthics)里曾说过:“事实上,任何艺术产品都不可能自然地产生愉悦;任何其他艺术行为也不能自主地产生愉悦。只有反应感官才能产生愉悦……”亚氏补充道:“虽然香料制造术和烹调术被认作是愉悦的艺术。”于是我们在休谟的《怀疑论者》(Skeptic)里又见到相似的例子,“比起厨师或香料制造者来,批评家更有理由论究和争论”,但是“全人类的一致性并不妨碍在美感和价值感方面所存在的不可忽视的多样性……”’休谟的主要论点是,“美与价值都只具有相对的本质。”康德在《判断力批判》(TheCritiqueofHydgenebt,1790)里引用休谟有关批评家的言论时讲道:“正如休谟所说的,所有的批评家都比厨师更有理由论究,然而他们将遭遇相同的命运,他们无法预料依据验证而获得的判断力的决定因素。”
指出批评没有意义,要求批评让位于趣味,18世纪的那些论趣味的作家们并没有低估自己的工作。尽管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要将批评家从亚里士多德时代以来所占领的中心位置拉下来,但是他们要思考“趣味”被替换到这个位置上之后所能扮演的角色。康德在他的第三部“批判”里就这一问题提供了答案。康德试图为一个普遍有效的趣味判断提供基础,这一基础有赖于对对象的反思,而这种反思又有赖于个人的愉快和痛苦的状况。在这种陈述中,“所有的戒律和规则”全部被排斥了。康德认为普遍一致性可以适用于所有人,这种看法与大多数批评家所持的观点并没有根本的不同,但是康德所要建立的趣味判断,不仅是先验判断和必要判断,而且还是主观判断。康德正是在这点上与大多数批评家的追求相反。康德说:“其他人与我们相悖的判断也许会使我们谨慎地审视自己的判断,但是他人的判断绝不会使我们信服我们自己的判断不正确。”康德认为,一个有趣味的人能将自己的判断“灌输”给他人,但这种传达并不是靠博克(EdmundBurke,1729—1797)所以为的经验基础,而是依靠趣味判断本身就是理解力与想象力和谐的交互作用力。这些能力都是人的认知力部分=所有的人都有认知力,因此,趣味判断便是普遍有效的。
大卫·休谟在《怀疑论者》里将批评家与厨师和香料制作人相比,否认了二者对待批评和趣味的一致性。在《论趣味的标准》(OftheStandardOfTaste,1757)这篇名文里,他再一次陈述了自己的观点:“艺术作品的制作中需要娴熟和精微,在对艺术作品的判断中也需要娴熟和精微。”在这篇文章的开头,休谟应用过激的经验主义来论述问题,摒弃了柏拉图本体说的遗教,声称“一切情感都无可非议”,“客体本身不是美的特性,它仅存在于观照它们的心灵之中。”人们或许会据此推断出趣味和文学见解是纯主观的,但是休谟又立刻摒弃了这一结论,转而诉诸于人性的统一性、历代的定评、联想说的普遍原理。由于趣味涉及想象,而想象又凭情感指使,所以带有很大的个人主观性。事实上,休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强调趣味的相对性。他在《怀疑论者》里就说过,“美与价值都只是相对的,都是一个特别的对象按照一个特别的人的心理构造和性情,在那个人心上所产生的一种愉快的情感。”’但是休谟在《论趣味的标准》一文里并不想突出这种相对性。反而要认证趣味不管有多么大的分歧,毕竟还有一个普遍的尺度,人与人在这一方面还是能显出基本一致性。他指出,“艺术创作规则的基础在于经验;这些规则都不过是对于在一切国家和一切时代都普遍令人喜爱的东西所作的一般性判断。”因此,“就趣味而言,虽然在表面上是变化无常的,但褒或贬的一般性原则毕竟是存在的。”在休谟看来,这种一般性原则就可以作为趣味的标准。
休谟的这篇名著实际上涉及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在变化无常的趣味中何以仍有标准:一个是如何找出这种标准。针对**个问题,休谟认为,不同的趣味产生于心理功能方面的某种缺陷,“只有在健康的情况下,才能提供趣味和情感的正确标准。”趣味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人与人的脾性不同,一是每一时代和国家都有各自特殊的习俗和态度。
……
美术史的观念 相关资料
序言
在当代,知识分子所做的种种不负责任的事情中又多了一件,即写一些空洞无物的大作,让求知的读者枉费心神,浪费掉重于尺璧的珍贵光阴。在这种学术空疏的气氛中写作,一部真正呕心沥血的作品,则往往明珠暗投,被淹没在出版物的海洋之中。
邵宏先生就是怀着这种感慨著述的,因此,他这部书时写时缀地拖了五六年之久。我知道,他想写出新意,一方面,想澄清人们在所谓的文艺学中所固守的那些陈陈相因甚至被误用误解的观念,一方面又力图在西方美术史学史中拓出一条新的研究路线。我也深知,他为自己规定的任务何其沉重,又何其艰难,他谦虚的心灵又是如何常常使他掷笔长叹的。然而,他理想中的学术大师就在他的面前,他的心胸已被提到了一种高度,他也不甘心降低自己撰书的抱负,这也许就是他经常中断写作的原因。
不过,幸好有他的老师、当代中国设计理论的奠基者尹定邦先生的催促与鼓舞,这部让我们获益良多的著作才终于完成付梓。由于我也略知作者写作的甘苦和认真不苟,所以不揣冒昧,写了这篇短文,以表达我对作者的钦佩和敬意。
范景中
2003年10月20日
- >
中国历史的瞬间
中国历史的瞬间
¥16.7¥38.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3.0¥26.0 - >
莉莉和章鱼
莉莉和章鱼
¥13.4¥42.0 - >
推拿
推拿
¥12.2¥32.0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有舍有得是人生
¥17.1¥45.0 - >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15.4¥48.0 - >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龙榆生:词曲概论/大家小书
¥13.0¥24.0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36.7¥68.0
-
4.23文创礼盒A款--“作家言我精神状态”
¥42.3¥206 -
4.23文创礼盒B款--“作家言我精神状态”
¥42.3¥206 -
一句顶一万句 (印签版)
¥40.4¥68 -
百年书评史散论
¥14.9¥38 -
1980年代:小说六记
¥52.8¥69 -
中图网经典初版本封面-“老人与海”冰箱贴
¥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