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宗庆后:有一种人生叫“大器晚成”
-
>
苏轼全传(特装版)
-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
>
水浒人物之最
-
>
爱因斯坦(藏文)
-
>
张之洞督鄂纪年
-
>
我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
陆九渊评传 内容简介
本书紧紧围绕新儒学思潮的天人内外合一之道,从伦理价值本体和道德实践主体对偶连通结构切入,通过对陆九渊生平事迹和学术思想的全方位评述,条分缕析地挖掘了象山心智哲学的文化历史意蕴和道德主体精神等。
陆九渊评传 目录
**章 社会危机与学术拯救
一、封建社会的结构危机
二、儒教伦理的学术拯救
第二章 志向宇宙与立足吾心
一、穷究天地之际,省悟内外之事
二、应举进士之业,走向心学之路
三、赶赴鹅湖之会,讲解义利之辨
四、演说《春秋》之旨,奏对“医国”之策
五、创建象山精舍,出任荆门知军
第三章 道外无事与事外无道
一、皇极大道论: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二、人民正理论: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三、制度公德论: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四、圣贤本心沦: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第四章 艮背无我与行庭无物
一、“无二”意境的思想渊源和渐进层次
二、“此心”的现象学还原: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三、“此理”的代数学拟议:参伍以变,错综其数
四、“此道”的拓扑学连通: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第五章 易简工夫与支离事业
一、心性内外之理:朱陆理论思维道路比较
二、天人分合之际:朱陆逻辑结构起点比较
三、诚明先后之序:朱陆伦理价值测度比较
四、道器阴阳之极:朱陆范畴系统终端比较
第六章 发明本心与推致良知
一、学绝道丧心有病:陆王心学解蔽理论比较
二、天地之性人为贵:陆王心学主体精神比较
三、心物同体无内外:陆王心学思维路径比较
四、体用一源无限隔:陆王心学本体承诺比较
五、知行并进方有功:陆王心学践履工夫比较
六、赏心何必中秋节:陆王心学审美意境比较
附录
分类参考书目
索引
词语索引
人名索引
文献索引
后记
陆九渊评传 节选
第二年,吕祖谦从浙江东阳抵达福建崇安县访问朱熹。在五夫里寒泉精
舍,两人一同阅读周敦颐、二程和张载的著作,赞叹北宋四子学问博大,思
想精深,遂掇撷其要,编成《近思录》十四门,作为理学入门之书向天下推
行。在吕祖谦起程回浙东时,朱熹远送至江西上饶鹅湖寺,依然恋恋不舍。
为了使朱陆二学“会归于一”,吕祖谦向朱熹提议,约请“江西二陆”前来
相会。吕氏的这一提议,“其意甚善”,随即得到朱陆双方的欣然响应。
赴会前夕,“江西二陆”先行统一思想。作为兄长的复斋先生首先建议
:“伯恭约元晦为此集,正为学术异同,某兄弟先自不同,何以望鹅湖之同
。”兄弟二人遂相互辩论,彼此致诘,各自陈述其学术主张。直到深夜,陆
九龄由衷地表示:“子静之说是。”第二天早上起行前,陆九渊再请兄长陈
述其说,以示谦逊与恭敬。陆九龄坦然地讲:“某无说,夜来思之,子静之
说极是。”当下口赋七言律诗一首,表白其心学立场:
孩提知爱长知钦,
古圣相传只此心。
大抵有基方筑室,
未闻无址忽成岑。
留情传注翻蓁塞,
着意精微转陆沉。
珍重友朋相切琢,
须知至乐在于今。
陆九渊听后,连连称赞,并恳切地说:“诗甚佳,但第二句微有未安。
”兄长反问道:“说得恁地,又道未安,更要如何?”陆九渊从容地回答道
:“不妨一面起行,某沿途却和此诗。”
到达鹅湖寺,正是春末夏初之际。朱、吕、二陆及各自的随从弟子,临
川太守赵景明以及江浙地区的部分学者,群英聚会,盛况空前。
P100-101
陆九渊评传 作者简介
祁润兴,1959年12月生,山西省大同市天镇人,198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1992年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攻读研究生,获中国哲学专业硕士学位。现为内蒙古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兼任哲学史教研室副主任。主要著作有《周易注译》(合著)、《本心与良知》等3部,发表论文有《论宋明理学和传统儒学的逻辑终结》等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