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精)方力钧作品图录
-
>
《藏书报》2021合订本
-
>
中外性文物大观
-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解读丛书·探索人类解放的新路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
-
>
襄阳府志(九品)
-
>
奇思妙想创意玩具书(精装4册)
-
>
大慈恩寺
失落的尊严--惩腐备忘录(修订本) 版权信息
- ISBN:7501211604
- 条形码:9787501211609 ; 978-7-5012-1160-9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失落的尊严--惩腐备忘录(修订本) 内容简介
腐败像环境污染一样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难题,各种腐败问题层出不穷,屡禁不止,各国人民的反腐决心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坚决,措施这样果断,反腐斗争必将成为我们的一项长期任务。
本书通过对大量案例的分析,深入剖析了党政干部的职务犯罪特点和规律,较为准确地把握了腐败分子的犯罪心理,揭穿其种种假面具,努力打开腐败这个隐蔽性极强的“黑箱”,为我们赢得这场反腐败斗争提供了更多具有可操作的理论指导。
失落的尊严--惩腐备忘录(修订本) 目录
1997,荧屏内外的"反腐旋风"
省部级高官多人被查,厅局长频繁落马
"跨世纪"干部与"世纪末"
从 59岁现象到 56岁现象
"行情"上涨与贪欲升级
密集轰击的重磅"糖弹"
一挖一窝,一扯一串
居高不下的腐败黑数
第二章 注意"事故高发区"
"三丰"事件已在我国重演
亿万富翁的发家秘诀
"哪怕你天大的呈子,只怕我地大的银子"
从一个"败家子"的故事谈起
农村--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干部
第三章 什么是*大的腐败
吹、拍、塞--升官"三字诀"
"伯乐相马"的得失
关系网的建立--党同和伐异
贪官的克隆术
梯级索受贿与连环套
不拘一格用人才--"前科"是宝
"武大郎哲学"之忧
第四章 腐败的隐形经济
名实分离,统计错位
借鸡下蛋与借船出海
以大带小、以公带私、以明带暗
"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
不终结侵占行为--可进可退的帐外收人
硕鼠的易容术--洗钱
资本出逃与海外腐败
"公私合营"--权钱交易的两极
精巧包装的行贿受贿
"灰色现象"透视
成也发票,败也发票
除了"假的"是真的,其他都可能是假的
第五章 反贪观人术
调门高者未必廉洁--看王宝森的"反腐宣言"
让所有人都沾湿手
向内"挖潜"--"兔子"专吃"窝边草"
挤去水分等于零
为谋私开辟道路的"改革"
卖牌子--为谁无本生利?
福利后面的"猫腻"
举动异常,每为不祥之兆
水浑下必有鱼--财务混乱的背后
注意粉色消费
"一家两制"与跨国家庭
包赚不赔的奥秘
第六章 并非杞人之忧
谁是亚洲金融危机的祸首?
"润滑剂"还是"腐蚀剂"?
对外开放的拦路虎
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投入不足与畸形繁荣
小心"三症并发"
只有腐败能令我们亡党亡国
第七章 中国向腐败宣战
高屋建瓴 雷霆万钧
举报一二人民群众的惩腐之剑
是是非非匿名信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
第八章 失落的尊严
一朝做贼,十年心虚
主仆和尊卑的易位
什么叫"不可自拔"?
乐莫大于无忧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漏网者终难逃法网
不要相信"铁哥们"
对领导干部来说,发财是"非分之想"
良知与贪欲
不要忘记你是共产党人
第九章 我们拥有明天
反腐败的关键在哪里?
"舐犊情深"者的回报
妻贤夫祸少
莫等病入膏肓
厨子和猫
海瑞之死的思考
"受贿者坐牢,行贿者逍遥"?
民主的观点,就是群众观点
个人收入对政府没有隐私权
激浊扬清--让神州山长青、水长绿
失落的尊严--惩腐备忘录(修订本) 节选
亿万富翁的发家秘诀
80年代和90年代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个新变化,就是一批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的出现。有人测算,我国目前百万富翁有300万人,亿万富翁已经超过1000人。拥有十几亿、几十亿财产的富翁已经出现,百亿富翁即使尚未出现,肯定也已为期不远。
老实说,我对此持怀疑态度。几十亿的财产难道是用气泡吹出来的?即使在比我们要富裕不知多少倍、起步早多少年的西方霸主美国,拥有10亿美元身家的富翁也不是很多的。但是,有一点的确不容怀疑,拥有数亿元人民币资产的大陆"老板"已不鲜见,他们独资经营的大饭店、游乐场所、大企业我已亲眼见过很多了。中国亿万富翁有三个共同特点。其一,他们都是白手起家的。在起步阶段都是两手空空。多的靠一、两千元起家,少的只有几十元。这并不奇怪,在改革开放前全中国普遍贫穷、家庭储蓄平均几百元的情况下,能够弄到这些钱已经很不错了,不像国外的富翁起步时多数已有了一定的积累。其二,他们基本是"半路出家'的"下海"者,并不像许多国外第二代富豪都是名牌大学的工商管理专科出身。据国务院某研究机构90年代初对某地区先富起来的人做过调查,全民所有制单位的约占0.4%,集体所有制单位的约占3.4%,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占96%。他们的文化和知识层次也普遍不高,1994年有人统计中国的30位亿万富翁,有两个"70%":70%出身农民,70%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其三,他们发家速度之快,也少有先例,从资产为零到成为亿万富翁,一般仅用了10年左右时间,有的只用几年甚至更短时间!而在新加坡、日本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积聚起百万美元的家产,平均需要几十年时间,从西方社会和海外华人中亿万富翁的发家史看,多数都经历了三代人以上。
当然,在经济和科技发展迅速的时期,有的人充分利用各种机遇,凭借自己过人的智慧,在很短时间内暴富起来的情况并不是没有,如知名度很高的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和有神话般经历的苹果电脑公司创业者和目前的掌门人乔布斯。但是,像我国这样,以如此低的文化知识水平,如此浅的资历,又是如此的速度、如此的规模、集群地同时暴富起来,并达到如此程度。大概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因此,他们的发家史,不仅很多中国人有兴趣,在国际上也引起很大的兴趣。有的国内学者曾试图总结他们的"发家秘诀":他们是*早具有市场经济意识的社会阶层,因此在市场经济的起步阶段,在竞争尚未充分形成时,*先抓住了巨大的机会;他们利用了体制转轨中出现的各种漏洞,包括价格双轨制提供的发财条件;在土地、房地产、有价证券等经济要素市场形成之初,利用了开发前后的价格差、时间差赚了大钱。还有,他们中有许多人是经营"奇才',或者善于开拓专利发明成果的市场,比别人技高一筹,等等。
应该说,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条件。但是,在这里我想讲一个更具有普遍性的"发家秘诀",这就是在他们起家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资本积累的*关键时期,不说百分之百,至少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依靠银行贷款发展起来的。他们的经营本领再大,才华再出众,没有银行贷款都不可能跃上"龙门"。
1989年,国家有关部门曾对农村私营企业主的发展情况进行过专题调查,发现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都是靠银行贷款发展起来的,而挂着'集体所有制"招牌的假集体企业从银行和信用社获得的贷款比例更高。当时,有的调查材料便提出了"用银行贷款养肥一个私营企业主阶层"的问题。这种提法当然带有"左"的痕迹,但确实反映了那时的情况。在我国千万富翁、亿万富翁资本积累的*关键的两个时期--80年代中和90年代初,都是他们获得银行大量输血的时候。
在1992年至1993年上半年的开发区热、房地产热、股票热中,各种要素资产的价格由于投机目的而异乎寻常地暴涨,据载,当时仅海南一地,在炒地皮中赚了1000万元的就有1000人。也就是说,仅这1000人就赚了*少100亿元。这1000人中的所谓"经营奇才","平民倒爷"大概会有些,但不会太多,并且绝对也和"用钱铺路"分不开,其他绝大多数都是有各种权力背景的人物。他们用来炒地皮的巨额资金,基本上都不是自己的钱。而各种各样的房地产公司,也很少不是靠银行贷款起家的。据资料显示,全国商品房投资1992年比1991年翻了一番,投资额的三分之一是银行贷款。因此,同样是国有银行的资金创造了这样一批百万富翁,他们有的一夜间便可以赚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元。而在房地产热的泡沫破灭时,数千万平方米的空置房屋所套住的资金,绝大多数是银行贷款,也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当然,并不是说用银行贷款扶持私营企业、支持房地产公司就是错误的。对农村专业户、私营和乡镇企业给以贷款扶持,发展农村经济和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要配套政策之一。问题在于,当经济发展迅速、资金奇缺的情况下,谁获得了贷款,谁就获得了进人先富起来阶层的入门证,谁获得了巨额贷款,那么转眼间就可以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而掌握使谁成为千万富翁权力的人,如果素质不高,自然不甘于完全为他人做嫁衣裳。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会出现围绕贷款的激烈竞争,而且会出现围绕贷款的权钱交易,也就是腐败活动。
在城市中,一些公有制企业也同样加人了贷款的争夺战。由于企业资金短缺是普遍现象。不要说企业要想壮大实力、发展自己离不开贷款,就是在产品积压、三角债严重、资金周转不灵时,为了维持企业运转、维持职工生存也需要银行贷款。可是,银行贷款规模受国家控制,企业无限的资金渴求和银行有限的贷款规模形成突出的矛盾,在企业之间激烈的贷款竞争下,掌握放贷权力的银行人员便成为争相拉拢的目标,于是也必然引发大量公款行贿活动。这些年出现的许多特大受贿案,多数都发生在金融领域。如原河南巩义市建行行长王永平任职期间,先后39次经手审贷发放了累计1.2亿元的资金,其发放的贷款几乎每一笔都和受贿相关。向他行贿共100多万元的29个贷款单位,大多是急需资金的企业。
各种不惜重金行贿获取贷款的活动所以如此"火",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在1993年间曾经对记者陈可雄讲:"我们国家存在利率双轨制,国家贷款实际利率是负的,百分之几到十几,而市场融资、民营的利率是正的,都要在20%以上,这两者之间利差很大。去年(指1992年)全国贷款总额为2300亿元,如果赚利差或银行工作人员拿回扣
10%的话,就是230亿,这笔钱落到小金库或个人腰包里是非常巨大的。曾经有人奇怪地问我,中国这么穷一个国家,一个人靠贷款几个月就成为千万富翁,怎么来的呢?我回答说,你算一下银行这笔账就明白了。中央和经济学家都主张提高贷款利率,有些金融系统的人就对,因为他们的既得利益在里面,现在采取的方法就是磨、拖……"
据了解,金融界业内一些人士,认为吴教授的观点没有考虑到某些具体问题,例如当前国有企业的经营十分困难,在目前利率水平下尚难以做到盈利,如果提高贷款利息,可能更加难以为继,而这是银行贷款的*重要的部分。当然,他们认为吴教授的观点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特别是在通货膨胀率高于贷款利率的情况下,如果某企业甚至某个人通过关系贷到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一年期银行贷款,即使按时还本付息,也等于不仅白白使用了一年国家银行的钱,而且多借少还了。有人计算,在通货膨胀率*高的年份,贷款一年就等于无偿奉送10%以上。也就是说,如果银行贷款给某人1000万元,无偿使用一年,还赠送100万元。如果贷款者再故意拖期不还,几年之后,这笔债便所剩无几了。这样的好事人们能不趋之若骛吗?
大家都知道,所谓资本家,就是主要凭他所拥有的资本来实现价值增值。他也要贷款经营,而贷款的前提是资产抵押。而在我国,许多人并没有什么资本,而是靠通过各种关系、使用各种手段获取银行贷款来为自己赚钱。有了大量的借来的资本,利息还是负数,再有冒险家的精神和没有任何道德观念上的负担,加上到处都有空子可钻,要快快发财还有什么困难呢?退一步讲,万一冒险失败,血本无归,贷款到期时他也可以拿出"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市井无赖的看家本领,他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在他们中间有一句时髦话是"还不还得起是另外一回事,谁把银行里的钱贷得出来谁就有本事"。
失落的尊严--惩腐备忘录(修订本) 作者简介
黄苇町,以研究隐形经济而著称的中国经济学家。1975年毕业于长春光机学院。1982年调入中共中央理论刊物红旗杂志社做编辑工作,撰写思想评论。1985年任红旗杂志社事业部主任,红旗出版社处长,1995年任红旗出版社社务委员。高级经济师、兼职教授。作者著述颇丰,较有影响的著作有:《当代中国的消费之谜》(与李凡合著),1990年出版,1991年再版,1992年获选为全国十佳经济读物之一。《中国的隐形经济》,1992年出版,1996年修订再版。该书受到中央有关部门重视和国内外媒体的广泛评介,被译成多种文字在海外出版。《世上有真情--黄松龄与杨淑贞》,1995年出版,1996年再版。已被改编为20集电视连续剧本。
- >
史学评论
史学评论
¥23.5¥42.0 - >
推拿
推拿
¥12.2¥32.0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11.3¥29.8 - >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伯纳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18.4¥49.8 - >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13.8¥32.0 - >
烟与镜
烟与镜
¥14.4¥48.0 -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32.4¥49.8 - >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新文学天穹两巨星--鲁迅与胡适/红烛学术丛书(红烛学术丛书)
¥9.9¥23.0
-
4.23文创礼盒A款--“作家言我精神状态”
¥42.3¥206 -
4.23文创礼盒B款--“作家言我精神状态”
¥42.3¥206 -
一句顶一万句 (印签版)
¥40.4¥68 -
百年书评史散论
¥14.9¥38 -
1980年代:小说六记
¥52.8¥69 -
中图网经典初版本封面-“老人与海”冰箱贴
¥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