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鉴(全四册)(精装)
-
>
明通鉴(全三册)(精装)
-
>
跨太平洋的华人改良与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签名钤印特装本)
-
>
欧洲至暗时刻(1878-1923):一战为何爆发及战后如何重建
-
>
(精装)奥托·冯· 俾斯麦与德意志帝国建立
-
>
华文全球史:中国文脉
尼赫鲁世界史
¥47.2¥68.0论人民
¥23.0¥58.0史记故事-激浊扬清千古事
¥21.6¥48.0麦考莱英国史3:威廉王朝和复辟王朝的斗争
¥49.3¥58.0皇帝与文官:亲密的危险关系
¥11.2¥30.0
扇子史话 本书特色
扇子的产生、发展,和人类生活上的需要密切相关。为招风取凉,拂灰去尘,引火加热,驱赶虫蚁,人类因之发明了扇子。它必然较早出现于天气炎热的南方,取材于随手可得的棕榈科植物叶片,和各种禽鸟的翅膀。较后需要日多,才进一步利用竹蔑蒲草编织而成。材料既轻便耐久,又容易加工,造型因此还不免从棕榈科叶片和禽鸟翅膀取法,或受其一定影响,情形十分自然(而且*原始的形象,说不定在某些地区,始终还在使用)。扇子的应用必然极古,至少也不会晚于新石器时代陶器出现以后。从原始的制陶业、冶炼业,进展而为征服自然促进生产的风扇、风箱,以至于现代大工业厂矿离不开的大型鼓风通风设备,经历了它自己一系列发展历史,这是一件十分显明的事情。它真正的发明权,或应由棕榈科植物和各种鸟类分享。原始人不过是触景生情,得到一种启发,如同古人所说,因蜘蛛结网而作网罟,因蓬转而作车轮,因材使用,并逐渐加以改进而已。
扇子史话 内容简介
扇子的产生、发展,和人类生活上的需要密切相关。为招风取凉,拂灰去尘,引火加热,驱赶虫蚁,人类因之发明了扇子……
扇子史话 目录
前言
扇子史话
图表及说明
图录
附录
后记
扇子史话 节选
本图石刻(曾发表于《汉代画像全集》),上部车乘主人手执扇式作半规状,和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大小两件实物形制相同,宜称“便面”。即《汉书·张敞传》中提及“自以便面拊马”的两汉时期普通应用器物。下部石刻反映则为“纨扇”。在东汉砖石画刻中为仅见。“纨扇”出现于魏晋之际,却可证传世班婕妤咏团扇作的五言诗《怨歌行》,前人从文体分析,认为或东京建安七子辈拟作,恐非成帝时作品,多一有力旁证或物证。
东汉石刻中,除曾发现过一二种纨扇,此外还有七八种形状不同扇式器物,但便面则具普遍性。且从发展说,曹植所咏《九华扇赋》并序,均明白提及是不方不圆用细竹篾编成。晋人作《东宫旧事》,叙及皇太子受封,还提到供漆耍扇,青竹扇,黄竹扇。纳妃则用同心扇三十,单竹扇二十。
扇子史话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14岁时,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代表作品:《边城》,《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
- >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5.2¥10.0 - >
唐代进士录
唐代进士录
¥16.1¥39.8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9.9¥29.8 - >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
¥16.7¥39.8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6.7¥19.0 -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13.7¥39.8 - >
推拿
推拿
¥12.2¥32.0 - >
回忆爱玛侬
回忆爱玛侬
¥24.0¥32.8
-
马衡讲金石学-近代学术名家大讲堂
¥12.1¥26 -
敦煌的光彩:常书鸿、池田大作对谈录
¥15.4¥48 -
发现燕然山铭
¥29.4¥49 -
新出简帛与古文字古文献研究续集
¥30.2¥48 -
源来如此——跟着考古学家去探源
¥59.4¥99 -
敦煌学和科技史 敦煌学专题研究丛书(2011/4)
¥29.1¥78
拼音认读故事 打雪仗
¥11.9¥18.8彩书坊珍藏版-史前怪兽大百科
¥33.6¥88.0零压人生
¥16.9¥46.8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与测试
¥13.0¥23.6药物制剂技术
¥16.0¥29.0